山西:让精准扶贫转化为精准脱贫

06.01.2016  18:34

              2015年12月23日,在这个隆冬季节里,没有了红苹果的映衬,在吉县东城乡有机苹果示范园区内显得有点萧瑟,正在精心修剪果树的农民刘章顺说起今年的收成,满脸的自豪与喜悦:“今年苹果是个大年,果面干净、个头也大。我家这4亩苹果,净收入4万多元。”
              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种植苹果条件得天独厚。近些年,该县瞄准苹果这一扶贫产业载体,特别是抓住实施片区开发和企业产业扶贫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苹果。
              扶贫工作事关民生福祉,成效如何在于是否精准。去年,全省47万农村贫困人口“甩穷帽”,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5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5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村官”的扶贫工作日志
  进村时间不到四个月,梁旭红就筹资2万余元,为自己所担任“第一书记”的村修建田间道路7.5公里;投资7万余元,完成了一自然村人畜饮水管网铺设工程850米;为村里4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争取到了教育补助;协助村委劳务输出10人;帮助两名村民进行了锅炉操作工初级报名培训,并帮助他们取得了上岗资格证。
  去年7月下旬,离石区审计局干部梁旭红,被派到该区信义镇任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负责组织扶贫攻坚。短短100多天的时间,这位“第一书记”就为任家沟村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
  进村第一天,梁旭红迫不及待地来到村“两委”、走进贫困户家中做民情调查。她了解到村里一些自然村的道路还不好走,一到秋季收获季节,村民的农作物搬不回来更运不出去。村里距离市区15公里的路程硬是得开车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她看到了留守老人面对生活和家中良田的无奈。孩子们都进城务工了,家里的田地眼看着一天天、一年年变为荒地;她听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声音,教育、养老、健康都是这个村村民们面临的一些基本生活问题。
  翻看着梁旭红的工作日志,每件事都归纳整理了出来,已经完成的、准备做的、有条件启动的。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上,更多的是她要带领村民怎么走上致富道路的想法和做法。任家沟村有集中连片的核桃经济林1200亩,零散的核桃林还有150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梁旭红结合村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将核桃产业作为帮扶村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并进行扶植。去年9月,在离石区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核桃林管护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在村民的眼里,梁旭红就是一个“女汉子”,做事果断,不拖拖拉拉。当村民们的农机具补助资金到手时,他们才知道,这位“第一书记”真的是事事都抢在先。当孩子们的教育补助金打进卡里时,村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位“第一书记”的魄力和能力。
  时间过去几个月了,村民们对这位“女汉子”书记更多的是信任和敬仰,而对于梁旭红来说,自己的身心也早已经扎在村里,扎进了每一位村民心里。正如她所说,农村是最接地气的地方,更是帮助她成长的地方。她决心要用心去做好这个“第一书记”。
   干群一心倾力“拔穷根”
  兴县蔡家崖,这片曾被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正在开展一场新的战役——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376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就有297个,贫困人口约有6.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该县下乡办主任王宇说,按照省、市、县的部署,全县297个贫困村都有干部驻村包村,眼下干部群众正铆足劲攻克贫困。
  走进蔡家崖乡池家梁村村委会,只见一个瘦高个、戴着眼镜、身穿绿色军大衣的年轻小伙子正忙着整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资料。“他是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晋兴能源有限公司派驻我们村的干部,名叫刘彦兵。”说起刘彦兵,村党支部书记成计云赞不绝口:“工作热情高,脑子里点子多,驻村才几个月时间就办了很多实事。别的不说,他一进村就多方协调,帮我们解决了吃水这个老大难问题,去年10月23日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成计云介绍说,由于这里海拔高,村里一直没有实现引水入户。经小刘协调,西山煤电晋兴能源有限公司和水利部门大力支持,这个投资18万元的蓄水池很快建成并投入运行,如今清醇甘甜的泉水通过管道从这里输送到了每户村民的家中,全村百姓终于告别了翻山钻沟“背水吃”的日子。
  不久前的一天,大同新荣区郭家窑乡二队窑村从山东嘉祥县精心挑选的优质种驴运回了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和全体村民一起来到大街上抓阄分驴,热闹得好似过年一般。这是今年该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镜头。二队窑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养殖传统,采取分散养殖的方式,直接扶持到户,户均养殖一头,预计两年后可达到300多头,年出栏100头,户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昔日的贫困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去年以来,新荣区589名区乡两级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贫困村、贫困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倾听民生,收纳民意,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干群一条心,倾力“拔穷根”。这是全省上万驻村包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决战贫困的缩影。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
  在吉县屯里镇窑渠村村口的荒地上,一座占地3.3亩的光伏电站格外显眼:10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400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了电网……“从去年1月7日并网,到现在这个电站已经发电12万千瓦时。”窑渠村党支部书记刘创立说。
  窑渠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076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们村窝在山里,交通很不方便,多年来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但是我们村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约2000小时,去年省里给我们村安了一座100千瓦的光伏电站,估算年发电量约为13万千瓦时,可收入12万多元,这部分钱将归村集体支配,用于支持扶贫开发。”刘创立说。
  自2014年10月以来,临汾市紧紧抓住汾西、大宁和吉县3县被确定为国家光伏扶贫首批试点县的重大机遇,早谋划、早动手,实现了扶贫开发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重大转变,为全国开展推广光伏扶贫做出了示范。
  大宁县是全国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2014年,在临汾市扶贫办大力支持下,该县率先在而吉村建起一座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并入国家大网试运营,年发电13万千瓦时,收入13万元,被称为“全国光伏试点第一村”。
  “变‘漫灌’为‘滴灌’,光伏扶贫是‘最符合’精准扶贫要求的扶贫举措。”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郎作仕说,以贫困村为单位建设小型光伏电站,所产生的收益成为村集体的“资金源泉”,可以通过兜底给能力不足的贫困人口“输血”,而通过光畜结合、光农结合等模式,光伏与产业衔接又可以实现“造血”。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向国家能源局争取500兆瓦光伏扶贫并网指标,并将光伏扶贫试点扩大到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后将在每个县选择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同时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拓宽老区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赵怡敏    审核:赵怡敏    审定:曹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