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山西税收——“十二五”山西国地税税收联合分析调查

01.03.2016  23:54

    (原标题:发展中的山西税收——“十二五”山西国地税税收联合分析调查)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从初期的高速增长回落到后期的低位运行。在困难的局面下,山西省国税局、地税局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全方位服务,有效发挥了税收的职能作用,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税收工作亮点提振信心

    2015年,山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低位运行。在经济税源紧缩的情况下,全省税务系统累计完成税收收入1854.54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0.64%,减收220.81亿元,但是,全省国税、地税部门,迎难而上,主动融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省税收工作亮点频现。

    累计降幅逐月收窄。2015年,全省税收收入降幅从1月份的25.46%收窄至一季度末的22.34%,二季度、三季度末大幅收至16.22%和11.88%,年末最终以10.64%收尾,呈现了降幅收窄、稳步上扬的态势。

    产业结构优化明显。2015年,全省第二、三产业税收分别完成1049.18亿元和803.5亿元,分别下降12.9%和7.53%。从收入降幅看,第三产业降幅低于第二产业5.36个百分点。从收入比重看,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6.57%和43.3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煤焦冶电四大传统行业完成税收629.91亿元,同比下降16.43%,占整体税收的33.97%,比重同比下滑2.35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税收完成77.31亿元,同比下降9.64%,降幅低于整体税收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税收完成22.61亿元,同比增长30.27%,彰显山西新兴制造业的巨大活力。

    “三大突破”助力发展。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山西实施了金融振兴、科技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三大突破”。2015年金融业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金融业税收完成167.97亿元,同比增长9.86%,高于税收收入增幅2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完成999.75亿元,比2014年下降14.85%,在整体经济税收呈现下降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税收降幅比2014年收窄14.99个百分点。2015年7月22日正式开工的科技创新城,标志着我省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清华科技园缴纳税收1.33亿元,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质的飞跃。太钢的特种不锈钢、太重的风电装备、潞安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时速电机在引领山西科技创新的同时,实现税收18.97亿元,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落实优惠增强后劲。2015年,全省税务部门依法落实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纳税人减免税收170亿元,占到当年税收总额的9.37%。其中,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税收50.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17.29亿元,支持“三农”发展减免税收16.43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收15.66亿元,改善民生减免税收14.83亿元,为服务我省“六大发展”、支持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促进企业发展后劲发挥积极作用。

    “十二五”时期收入结构明显变化“十二五”时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2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77倍,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0444.8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5倍。经济税收总量增长,是在我国经济“三期叠加”、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等多重影响下的增长,在今天看来,更加来之不易。其主要特点有:

    经济税收协调运行。“十二五”时期,山西税收弹性为0.97,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税收运行基本协调。2011年-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现价)和税收收入增速运行方向一致,但税收波动明显大于地区生产总值,反映出税收是由经济和税制共同决定的结果。

    税种构成四大方阵。“十二五”时期,山西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16个税种形成了由增值税占比40.09%、所得税占比25.81%、营业税占比15.33%和其他各税占比18.77%的四大方阵。其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直接税比重比“十一五”时期提高2.11个百分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得以增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山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分别完成 6530.25亿元和3882.63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长47.7%和107.98%,占整体税收的62.52%和37.17%,比重比“十一五”时期分别下降7.22个和提高7.72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经济产业结构艰难调整中取得一定实效。

    行业发展更加多元。“十二五”时期,山西煤焦冶电四大行业税收累计完成4503.98亿元,占整体税收的43.13%,比重比“十一五”时期下降了8.07个百分点。受投资增长、房地产市场扩张以及金融创新、新兴制造业发展的带动,建筑、房地产、金融、装备制造业税收比重合计提高11.96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以煤焦冶电四大传统行业为主的形态不断改变,体现了我省实现转型发展的积极成效。

    税收政策大幅变动。一是“营改增”逐步扩大范围。随着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邮政电信业的逐步“营改增”,直接减少地税营业税112.54亿元,改征增值税67.99亿元,直接让与纳税人44.55亿元。二是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煤炭资源税改革,取消了煤炭资源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9项相关税费,8%的税率低于实际税率6.6个百分点,达到了清费立税、降低负担的改革目标。2015年,煤炭资源税完成130.54亿元,比2014年增加88.72亿元。地税部门自2007年开始连续征收8年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累计征收1396亿元,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十二五”时期,山西国税、地税部门累计清理欠税91.16亿元,稽查查补入库收入166.55亿元,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做出了贡献。

    全力打造信息化税收。“十二五”时期,山西国税、地税部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联手实现“金税三期”工程的试点运行和核心业务上线,推动增值税专用发票系统、财产行为税税源监控平台和规费征管等特色软件上线运行,山西税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山西国地税全面深化信息管税,开展征管改革试点,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建立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深化征管质量监控分析考评,推进征管档案电子化,开通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推广网上申报、网络发票开具和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促进税收管理手段、方式、机制实现重大飞跃,为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开启国地税联合办税。“十二五”时期,山西国税、地税部门深入落实国地税合作规范1.0版,结合山西实际,积极整合办税业务、办税流程,探索“一窗全能”、“互设窗口”等不同形式,优化纳税服务,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进一步拓展国地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办税资源,实现联合分析,联合开展大企业税源调查,实施联合稽查,统一查处力度,维护税收法治环境。

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十二五”时期,山西国税、地税部门将纳税服务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开展“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和“标准化税务所”创建,建设网上办税服务厅,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积极推行一窗式办税、一站式服务、涉税事项同城通办、银行网点代收税款、双定户批量扣税,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强化税收宣传咨询,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特别是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抓手,不断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简化服务程序、健全服务体系,切实让纳税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十二五”时期,山西税收中地方级税收累计完成5194.2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占整体税收的49.73%,比“十一五”时期提高8.8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税务部门组织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614.89亿元,共为纳税人减免税收610.4亿元,对支持全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转型跨越发展、改善民生起到重要作用,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王江霞)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