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韵流芳”访蒙交流演出圆满成功

12.06.2014  18:47

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与山西省文化厅共同组织的“晋韵流芳”访蒙交流演出9月25日、26日在乌兰巴托少年宫举行,蒙古国对外关系部、文化体育旅游部、教育科技部等国家机构官员,文化艺术界专家、艺人,大中小学校师生和各界群众,中国驻蒙使馆参赞、官员,华人华侨社团、中资企业代表等1500多人观看演出。

山西“晋韵流芳”访蒙交流演出是今年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与山西省文化厅合作实施的“部省合作计划”重点活动之一。晚会在《欢庆》的歌舞声中拉开帷幕。《山铃》、《洞房》、《红灯笼》、《亲圪蛋下河冼衣裳》、《桃花红杏花白》、《远情》、《圪梁梁·饭罐罐》、《人说山西好风光》,器乐曲《赛马》、《春江花月夜》等节目依次上演,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幅幅生活而美丽的画卷。省歌舞剧院歌唱家闫文魁用蒙古语演唱歌曲《乌兰巴托之夜》时,全场观众喝彩不断,拍手呼应,演出达到高潮。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音乐声中,“晋韵流芳”访蒙交流演出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的民俗民情表演深深打动了当地观众。演出结束后,观众全体站立齐声喝彩,用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向演职员表达喜悦和祝贺之情。嘉宾们也应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孟树德和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邀请,走上舞台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孟主任赞叹地说: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国驻蒙使馆副武官包玉海说:《晋韵流芳》晚会传达了汉民族浓郁的风情,也带来了中国人民对蒙古国人民的问候,看后特别兴奋。蒙古国教育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巴特赛罕说,中国山西的艺术家们是蒙中友好使者,为我国观众送上了别具风格的艺术盛宴,在表示深深谢意的同时,祝蒙中两国文化交流、合作更加深入。来自美国的贝琪女士曾在中国福建宁德生活过两年,这次她带着孩子和朋友全程观看了演出,并连用“非常棒!很有中国味!”来评价山西艺术家的表演。带着两个儿子的乌兰巴托市民巴特赛汗说,他全家人最喜欢男子群舞《山铃》。现场的少年儿童看完节目后,一直跟随演员的车辆到达驻地,想看看演员在台下是什么样。

此次“晋韵流芳”访蒙交流演出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中国文化中心安排周到。此次“晋韵流芳”访蒙演出前,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细致安排下,晋蒙文化界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从今年5月到10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山西书画家作品展览和书画家采风、山西五台山摄影作品展等项目先后在蒙古国举行,同时山西省也邀请蒙古国新闻、文化界等人士到山西采风摄影,选拔蒙古国汉语学习班优秀学生到山西参加“奖学之旅”学习考察。这次演出作为晋蒙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刘春柱等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了精心指导和细致安排。二是省文化厅领导高度重视。行前,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审看了全部节目,并提出要求,给予鼓励,调动了全体演职人员的积极性。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亲自带队赴蒙,从政治纪律到文明行程,从演出质量到饮食起居,无不上心,确保演出万无一失。三是省歌舞剧院准备充分。此次晚会的节目曾在国内多次获得大奖,舞蹈《山铃》、《洞房》、《圪梁梁·饭罐罐》等分别选自《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九曲黄河》等,都是大型歌舞史诗的精彩选段,经过了千锤百炼,其中一些舞蹈动作引领风骚数十年,是“黄河歌舞”的精华和代表。四是华侨乡情深厚。历史上山西省与蒙古国渊源深厚,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路”就是晋商所开辟,中国福建武夷山上的新鲜茶叶经晋商打包成茶砖,中转呼和浩特至今天的乌兰巴托,北上直至俄罗斯、欧洲。晋商的足迹曾至乌兰巴托,上个世纪初,晋剧班社一度风靡乌兰巴托,据中国文化中心张照翔介绍,现在乌兰巴托还有三位八十多岁的蒙族老人能唱晋剧。当地华侨,基本上是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籍后裔。有些华侨侨民,连续两天观看节目,久久不愿离去。

晋蒙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是贯彻文化部“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按照“制度化管理、机制化建设、品牌化发展、系统化运作”的要求,全年各项文化交流活动进展顺利,使蒙古人民感受到了山西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浓的晋蒙深情。实践证明,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常态化工作平台,成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外文化中心,既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新时期我省对外文化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机遇。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对外文化工作的机制化建设,利用好“省部合作”机制和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拓宽和创新对外文化工作的渠道和手段,努力打造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精品,使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和对外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