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不妨从延伸处“突围”

22.03.2016  12:04

    作为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山西,在旅游行业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在硬件建设无法突飞猛进赶超的当下,是否可以从外围延伸做文章,在软件上下功夫,比如,在承载旅游的地方小吃上发力、建设健全旅游交通标识、整合资源提升知名度等方面,做到软件硬起来、品牌亮起来。

  说过桥米线人们会想到云南,说火锅会想到重庆……小吃之于旅游,具有承载与放大效应。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一说到有什么特色传统小吃,似乎种类很多,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当刀削面还蜗居省内之时,重庆小面、兰州牛肉面已经侵入了我们这个面食之乡。究其原因,当然理由种种,但一些传统小吃散乱经营,没有基本的参照标准,甚至从南到北,同一种小吃名字叫法各有不同。比如灌肠与碗团,也许原本确实为两种不同的东西,但发展至今不要说外地人,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分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而且名字千差万别,吕梁叫碗团、平遥叫碗托、长治叫碗秃……事实比这都分得细,还是这种小吃,在长治的沁县叫灌肠,在襄垣叫官尝,在潞城叫荞面疙瘩。

  其实,云南的米线也因地域不同、口感差异,且工艺上有酸浆、干姜、水米线之分,但名称统一都是过桥米线,时至今日,这成为不折不扣的小吃品牌,成为云南旅游的重要构成,这就是小吃品牌凝聚于旅游的力量。传统小吃承载着地方文化,怎样实现有效的聚集,值得思考。除了把老品牌聚到一块儿之外,更要挖掘品牌的传统魅力,结合民风民情,才能让传统小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对于进入陌生地域的外地人而言,旅游标识系统几乎是他的眼睛。旅游交通标识虽小,但对旅游交通发展作用巨大。所以,我省应加快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以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现在我省提供旅游交通公共服务的意识还不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缺失,能够看到为数不多的旅游交通标识,基本为各景点自身设计并设置,标准不一、形式各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旅游交通标识,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设置体系,实现外围方向指引、城区道路指引、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导向指引的标识导引系统,让游客知道旅游文化资源“在哪里、怎么走、有什么”。

  不妨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让景点之间产生联动效应。台湾凡是相邻几十公里的景区之间,都会有按照国际惯例规定的蓝底白字的景区介绍,上面包含了距离下一个景区最方便快捷的出行线路、游玩攻略等等。游客即使是第一次来,对下一个陌生景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细节有利于实现各个景点的联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光是景区的提示,景区包括道路交通、水电、酒店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都可以参照,与最前沿的方法接轨,使其变得科学、完善。

  目前,我省一线景区形成旅游产业链的较少,大多还是依靠门票、酒店在支撑,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仅靠既有项目的价格提升或者下降,是很难破解旅游业发展困局的。摆脱困窘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全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尽管旅游业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全产业链,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

  多数一线景区的价格已经相对较高,未来继续涨价的空间非常有限,单纯的“门票经济”难以支撑景区,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门票价格,并不能达到限制客流,保护景区的目的。2002年,杭州市对西湖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每年要放弃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然而,10年之后,由于免费开放带来的游客量,加速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杭州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利益。也许,这些都可作为我们的借鉴和思考。(武朝晖)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