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 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抓稳做实

08.01.2018  19:2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饱含了党始终重视农业、牵挂农民、关注农村的为民情怀。我们要牢牢把握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深刻感知农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期待,勇挑乡村振兴重担,奋力开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黄庙在2017全省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培训会上这样强调。

黄庙的讲话,开宗明意,道出了山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推动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是本着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近年来山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市场活力,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稳步前行 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我们注重做好顶层设计,推动美丽乡村由“形态美”到“规划美”;我们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到“一片美”;我们扎实开展立体整治,推动美丽乡村由“一时美”到“持久美”;我们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推动美丽乡村由“环境美”到“发展美”;我们积极倡树文明乡风,推动美丽乡村由“外在美”到“内涵美”。永济市副市长李晓军一口气用“十个美”总结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变化。

李晓军的“十个美”,展现出的是永济市打造美丽乡村山西样板的雄心壮志。

一花独放不是春。事实上,自2013年国家财政部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以来,山西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特别是2016年,引入公开竞争立项机制,实现了“人分钱”向“制度分钱”的转变。同台竞争的机制也给了县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比学赶超”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全省基本形成,更好地推动了这项“民心工程”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四年来,我县涌现出了“中国魔术第一村”、“蜀葵花海”、“物流聚集”等一批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大潮中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时任长治市武乡县财政局局长的姜向东介绍说。

姜向东口中的“中国魔术第一村”,指的就是武乡县大有乡李峪村,该村一直以来经济就比较落后,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修建了演艺大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力打造“红色+魔术+农业” 旅游品牌,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魔术文化村,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双收益,走出了一条纯农业乡村文化脱贫、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无独有偶,临汾永和县阁底乡的5个村也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永和县以阁底乡东征村、奇奇里村等5村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借助财政奖补资金开展村道绿化美化,景观墙亮化,农家乐整治、采摘园建设等工程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旅游产业经营收入。

“每逢节假日,就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吃住农家乐,敬仰东征纪念馆,游览乾坤湾。过去村民们闲暇时喜欢打打麻将牌,现在没有那个功夫了,家家都在琢磨着如何打好“旅游牌”。永和县副县长刘宇表示。

你打你的牌,我定我的计。立地条件独特的忻州繁峙县繁城镇则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赵家庄和楼岗、后掌生态经济林全覆盖、特色种养成效明显的背景,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只有结合自己的优势,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基本民生条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更有效地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忻州市财政局副局长胡高裕指出。

……

不一样的地区,一样的是都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见成效。

融合创新 产业发展带动持久美丽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包含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包含农村产业的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让美丽乡村持久美丽。”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王上福在谈到美丽乡村建设时多次强调。

依托美丽乡村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让乡村更美。运城垣曲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2015年被确定为“美丽乡村”试点县以来,垣曲县先后引进了总投资上百亿元的曙猿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2亿元的广东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与当地亳清河沿河公路、水果经济林、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10余个项目融合实施,互为一体,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产业发展格局,还吸引了许多在外发展的本土乡贤们纷纷回乡投资创业。”垣曲县副县长孔祥虎介绍说:“像我县首届荷花节,就是由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张根良主导策划并实施的。”

放眼三晋大地,近年来“美丽乡村”这棵梧桐树,实实在在引来了不少“金凤凰”,有力的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长治市、阳泉市还为此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公司,拓宽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渠道,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同时,各试点地区还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涉农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推美丽乡村产业发展。

吕梁市文水县,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投入6670万元全力对接美丽乡村建设。

晋城市泽州县,县财政连续两年每年都安排5000万元的全域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多亿元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山西省财政厅农改处副处长张军民表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建设了美丽家园,还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发展产业,使得农民增收有了保障,财政奖补政策得到了预期效果。

在注重产业带动的同时,山西各试点地区还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地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去抓实,在工作中使用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特别是作为“三基”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村级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民说了算,村民定了干。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迫切的项目工程纳入建设范围,让百姓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极大激发了农民群众谋划、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不仅要让美丽乡村如画而来,更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这是山西省财政厅党组的要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者们心中的“铁律”。

厚积薄发 戮力同心推动乡村振兴

“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加快补齐农村短板,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2017年于永济市召开的全省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培训会上,山西广大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干部定下了自己的“小目标”。

就山西而言,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已经承担起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试验者的角色。

阳泉市郊区桃林沟村,曾经是传统的窑洞平房,出行都显困难。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发展机遇,强力推进“四创”转型战略,着力改善村民人居基础设施环境,现已是一幅世外桃源新景象。

“总投资1.5亿元的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将于阳泉漾泉大道的贯通之日全面投入运营,到那时桃林沟主村将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文化旅游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村党支部书记李乃珠自豪地说。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是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没有千篇一律的定式,必须立足当地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特色。太原市清徐县的做法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六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六大行动工程”,建设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文化美的“六美”清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打造美丽田园,让绿色带来更多红利,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清徐县委书记王琳玉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山西美丽乡村建设共确定48个试点县(市区),试点项目村达到352个。试点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级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蒸蒸日上。

流的是辛苦的汗,落的是激动的泪,获得的是满满的成就。实践表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了农村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农村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实现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咬定目标,厚积薄发,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打造山西特色、贡献山西智慧、展现山西作为。如果说山西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一定的获得感、幸福感,那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就是未来三晋广大农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