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制造”应多些“下里巴人”

07.09.2015  10:14

     寻找山西品牌的电动车,这无关地区保护主义,也不是要鼓动山西企业都去搞这个产业,而是要聚焦山西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的结构问题。

  作为一个山西人,说起“山西制造”,会想到什么呢?

  也许会是“太重”,因为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

  也许会是“太钢”,因为它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因作为特钢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品横跨普通钢、不锈钢、硅钢、军工钢等多个系列……

  有分析说,煤与非煤这两篇大文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西转型发展总的谋篇布局。必须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这事关山西的生存与发展,这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是,在谋划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反问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这个困局的?因为有时候,从进入的路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出去的路。

  一个产业的不断壮大,乃至独大,离不开海量资本的支持,离不开可观利润的诱惑,离不开广阔市场的支撑,更离不开各种政策的“帮衬”,煤炭在山西之所以能独大也莫不如此。

  但在此时,我们还应该提前考虑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煤炭这种资源的独大局面成为历史之时,下一个“独大”的会是哪种资源和产业?因为山西不仅仅是煤炭多。

  近年来,我省在太重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已经成长为继煤炭、冶金产业之后拉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可谓迅猛……

  根据布局规划,我省将重点打造三大集群、五大基地,在煤机装备制造业方面,建设山西(太原)煤机技术研发中心和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装备制造业集群;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建设以铁路货车、工程作业车、高速列车关键部件为主导的太原基地、以重载电力机车为主导的大同基地、以机车车辆电传动系统为主导的运城基地。同时,将建设太原、晋城两个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这些未来的“山西制造”都很“高大上”。然而,当面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之时,当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前行之时,有着数种“高大上”支柱产业支撑的山西经济却表现得不那么从容,这是为什么?

  这也许有我们的经济正处在转型之中的原因,很多转型项目比如制造业的一些项目还没有完全达产见效,这是客观的事实。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省为振兴制造业所上马的项目都属于很“高大上”的项目,不能说他们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但大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得比较远。

  笔者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在云谲波诡的市场经济大潮之中,需求最稳定、前景最广阔的市场在什么领域?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除了这些领域还有其他的吗?

  那么,我们盘点一下山西的制造企业,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形成的市场中占据着多少份额?在“”的环节,且不去放眼全国,就在三晋大地,除了“百圆裤业”,还能找到几个“山西制造”?在“”的环节,且不说其他的食品,就是夏日的畅销品——雪糕,我们又能找到几个“山西制造”?在“”的环节,且不说汽车品牌,就是有“通勤第一车”的电动车制造,我们又能容易地找到几个“山西制造”?……

  有人说“结构调整才是真正治愈山西经济下滑的良药。”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就山西而言,结构调整绝不仅仅是资源上和布局规划上的厚此薄彼,而应是整体结构比重的宏观把握与调控。其实,对任何一个经济体,“独大”的产业结构形态都不会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对于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而言,应该形成一个轻重均衡而稳定的结构,不仅要“阳春白雪”,也必须要“下里巴人”,而且应该尽快地能延伸、拓展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来,能够多食些“人间烟火”。因为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而生活也是最温暖的、最有热度的,离得太远往往最容易“着凉”。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