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草坪区:农村市场经济活力足 生活美起来

30.03.2023  08:40

  入春以来,太原市尖草坪区农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乡间市场也逐渐回暖。农民一边辛勤春耕,一边积极投入市场经济,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赶大集:满满烟火气

  每个周五下午,尖草坪区横渠村都会迎来热闹的集市,村口有一条长约500米的笔直大道,成为天然的“商业街”。

  “这星期大集上有啥新鲜东西吗?我一会儿也准备去集市看看。”村民互相询问着。周五赶集早已成为横渠村及周边村子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五,我总不自觉地想来集上转转,我们这个集赶了快有15年啦!”手拉小推车的南翟村村民何女士正赶往集市。

  集市人气很旺,一条街摆满了蔬菜摊、水果摊、小吃摊、肉蛋摊、衣帽鞋袜摊等各种摊位,从下午2时至6时是人最多的时间。村里为农村集市设立环境管理人员,清理集市结束后的垃圾,保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集市上的摊主几乎都是游商,他们通常是哪里有集市就去哪里摆摊。“我中午刚从白板乡过来,上午那边赶集!”烤鸭摊摊主和他的老主顾说道,“跑着摆摊虽然累了些,但也省了租商铺的开销,农村集市只收两元的摊位费,我们做小本买卖,这样也有些赚头。

  开餐馆:兼顾春耕事

  南翟村毗邻向阳高速路口,新兰路穿村而过,路北为旧村宅基地,路南是新建的村住宅小区。自从村前这条新兰路修好后,村民交通方便了,来往的车辆、行人增加了。

  村民樊艳萍相中其间商机,承包了小区楼下的一间商铺,和婆婆开办起杂粮小馆。凭借地道的农家味道和扎实的食材用料,小店很快红火起来。

  “早上5点就开始准备了,上午11点到下午2点是最忙的时间。店开业将近1个月,除了路上经过的司机师傅们,周边村子的人也经常来我们这边就餐。最近客流量大了很多,经常得给食客拼桌!”樊艳萍的婆婆开心地说。

          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莜面、荞面、豆面这些杂粮食品,注重改善饮食结构,青睐无添加的健康餐食,主打纯手工的杂粮小馆确实踩准了消费者新需求。

  除了杂粮店的日常,樊艳萍一家还要料理自家承包地。他们喜欢与前来光顾的食客讨论自己的农事安排,清明节前樊艳萍还要和婆婆完成下种插秧、果树剪枝施肥等农活。

  南翟村村“两委”不仅鼓励村民通过开展副业增加收入,更积极引导农户紧抓农时,不误本业,带领村集体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看文旅:文化促经济

  西村是历史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村民以作为“傅山老乡”而自豪。“傅山,你知道吧?他可不只发明了太原人爱喝的‘头脑’,还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村民王拉善说道。

  中华傅山园位于西村,于2007年落成。自建成以来,先后获“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太原市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荣誉。该园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社会资源,以老太原打卤面与五大套月饼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老太原元宵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村民积极参与下,中华傅山园的资源正“活起来”。园区前方有大片平整空地,每逢节日西村就自发组织来这里活动,村委会甚至也把每年“过唱”时的大戏台搬到中华傅山园前。园区不时也对村民免费开放,举办花展、药展。尤其正月,园区会策划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举办灯展、社火活动,为当地村民正月十六“吃烤馍游百病”的独特习俗搭建旺火。

  园区极大带动了西村及周边经济的发展。村民们有的进入园区工作,有的则依托园区开起自己的便利店、小旅馆,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中华傅山园旅游硬件设施与配套服务日渐成熟,游客越来越多,与附近的汾河景区形成集聚,前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