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前分一分 垃圾少三分 我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化

24.05.2023  08:11

  轻按按键,输入手机号码,再将纸张、塑料瓶等物品投入智能分类回收机,机器自动称重,显示重量、兑换金额后,“红包”就转到了个人账户,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这是5月11日,在爱分类·爱回收可回收驿站兴华站看到的一幕。一位市民说,这个智能回收机就在家门口,纸板、塑料瓶都能兑换成“红包”,方便又实惠。

  随着我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化、减量化工作,全市已经形成了“生活垃圾全焚烧、厨余垃圾全收集、垃圾分类全链条、循环利用集约化”的处理模式。

   源头减量精准施策

  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我市加快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尽可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居民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的重要力量。为从源头推进此项工作,市容环卫部门积极推进小区“撤桶并站”,设置分类投放点5600个。同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改革,委托专业公司实施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垃圾收集、无人管理楼院保洁等环卫作业一体化作业,不断提高分类投放覆盖率。

  从2017年至2020年,我市连续4年每年出台一部垃圾分类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职责,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予以法律规范。市委印发了《加强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的通知》,明确了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市政府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建设智慧环卫系统,通过科技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处理。

  为持久推进垃圾分类,市教育部门印发了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体系,实现了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从2020年开始,市环卫中心组织环保协会开展“如果垃圾会说话”网络直播28期,吸引了308.43万人次参加。

   变废为宝科学引导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活垃圾大多是无用的废弃物,而在回收业看来,生活垃圾中蕴藏着无穷的财富。

  “以我们回收的塑料瓶为例,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做成雨伞、手提袋等物品。”爱分类·爱回收太原公司负责人王恒说,“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三分之一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可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据了解,目前爱分类·爱回收太原公司在我市已布局1029个网点,日均回收90余吨纸张、塑料、金属等物品。这些物品经过智能分类回收机—回收中转站—分拣中心—加工处理后,可再变成纸张(纸板)、塑料制品、金属原料等,实现二次利用。

  即便是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等餐余垃圾,处理得当,也会变废为宝。

  太原天润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在六城区、四个开发区及清徐县,合法从事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运输、处置的运营企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军说,餐余垃圾先经过初分选机将残羹冷炙和筷子、餐盒等物质分离,筷子、餐盒等分离出来经过压缩变成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燃料。回收的油脂经过粉碎、打浆,分离出其中的粗油脂,作为制造生物柴油的原料。其他物质则送入厌氧罐产生沼气,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沼渣,将通过阳光干化棚做成有机肥。残羹剩饭最终变身为沼气、有机肥和生物质柴油。目前,天润公司已经和1万多家餐饮企业签署了餐余垃圾收运协议。从2017年12月1日以来,天润公司已累计收运、处理餐余垃圾45万多吨。

  饭店的餐余垃圾有天润公司处理,那居民家的餐余垃圾怎么办呢?

  小店区滨东花园小区引进了一台小型餐余垃圾处理设备,通过该设备残羹剩饭经过粉碎、脱水、脱盐、发酵等工序后,变身为有机肥料,既就地消化了餐余垃圾,还为居民免费提供了绿色环肥,实现了餐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借助科技完善网络

  作为全国首批餐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试点城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和“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我市目前已建成3座大型转运站、8座分类处理厂、500个分类投放屋等设施,拥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249家,建成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35%,垃圾减量率12.9%,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在生活垃圾分类化回收先行先试的万柏林区,目前该区建成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构建了“互联网+”的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回收再利用模式,初步形成了小区智能回收机回收、街头门店社会公司线上预约、原有废旧物资回收点兜底回收相结合的机制,可回收物回收量稳步增加,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成效明显。

  “回收产业是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旧物利用的关键环节。”王恒说,公司看好太原的回收市场,准备将业务从万柏林区拓展到全市,最终布局5000个网点,为建设“锦绣太原城”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