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枣闯出大市场

19.09.2016  20:12

 

   8月23日至27日,运城市临猗县举办了首届“临猗庙上·鲜枣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枣商。近年来,临猗县按照建设“果品生产加工核心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枣业设施栽培提质增效,推进枣业二次振兴,使枣业成为临猗县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鲜枣在临猗遍地开花

  金秋八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临猗县的道路两旁,全是忙碌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村民们有的在分拣枣的大小、有的在装箱、有的在贴商标,还有的正在点着手中的票子,好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临猗是全国的林果大县,苹果、鲜枣、石榴等林果面积突破100万亩,年产量达20亿公斤左右。林果业现在已经成为临猗县继粮棉优势之后的又一资源优势,更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2004年,临猗县迈入“全国水果十强县”行列。
  “由于这几年苹果、梨、葡萄等果品价格不稳定,我们县委、县政府适时抓住红枣这一特色产业,从2012年开始着力建设以庙上乡为中心,面积3万余亩的现代化农业鲜枣示范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鲜枣的规模化生产。”临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明说。
  据历史记载,临猗县种植枣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国家枣资源圃主任、副研究员,土生土长的毕平老专家,向家乡人民推荐了自己选育的临猗梨枣这一优良品种,引导枣农将该品种从庭院种植引到田间种植,大力推广“酸枣育苗、蜡封接穗、矮化密植”三大技术,带动了全县枣业生产。
  在该县最大的冬枣种植地——庙上乡张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滕红革一提起红枣的发展,话匣子就止不住了:“从1998年开始,我们村就种植冬枣,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走了三四年的弯路。当时,由于收益少,枣农赚不到钱,好多枣农甚至把枣树都砍掉了。后来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授课,再加上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设施大棚、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商标,现在好的枣园一亩地老百姓的收入能达到四万元左右。村民们看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种枣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起来。”如今,张庄村全村近320户人家,已经发展冬枣3800多亩,其中3600多亩全部是设施大棚,年产值5000多万元,人均收入3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枣第一村”。
  截至目前,临猗县已经发展鲜枣面积20万亩,涉及9个乡镇70多个村,发展设施大棚6万亩,年产鲜枣3亿多公斤,年产值12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超过两万元,枣业成为临猗县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临猗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枣生产基地,跨入了“全国枣业十强县”“全国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县”行列。

          示范循环圈建设推动临猗鲜枣产业高标准发展

  在庙上乡“现代农业鲜枣示范区”的观枣台上举目远望,连绵起伏的设施大棚、郁郁葱葱的万亩枣林、挂满枝头的颗颗鲜枣,一幅丰收的画卷尽收眼底。
  “抓好优质鲜枣基地建设,提升管理技术,提升品质和效益,打造品牌,扩大规模,将临猗鲜枣做大做强。”临猗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潘建祖心里装着一盘棋。
  为了把临猗县打造成“山西第一、中部一流、全国最大的优质鲜食枣示范基地”,该县重点建设了现代农业鲜枣示范循环圈。“示范循环圈”鲜枣面积8万亩,涉及庙上乡7个村,设施大棚面积3万余亩,建有3个观枣台、10个采摘园和一个田间培训学校。围绕科技枣园、智慧枣园、景观枣园,“示范循环圈”广泛推行鲜枣栽培管理新技术,精心打造推广枣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在临猗县万博现代农业冬枣科技示范园内,自动化设施大棚、气象观测站、统一标准的采摘设备,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应俱全。“我们只做精品”,示范园总经理郑伟告诉记者:“我们的红枣主要卖到广东、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超市和商场,示范园总共200多亩,加上合作社近千亩,根本不够供应。”据郑伟介绍,示范园从一开始建园,就本着要做最好的目标——设施大棚可以根据天气条件,自动实现覆膜;工人采摘前必须把指甲剪掉,防止把红枣划伤;摘枣口袋长度不能超过膝盖,避免工人行走时膝盖碰到枣果;装箱时绝对保证大小规格统一……“这些都确保了我们冬枣的质量,公司的收入也是连年翻番。”
  临猗县在示范循环圈建设上,通过暖棚、春棚、遮雨棚全覆盖,实现了早产保收,提高了单价,拉长了产业链、延长了货架期;在示范循环圈管理上,实施三大新技术:栽培模式上,实行“矮、密、早”,达到省工、易管理、早受益的目的;绿色无公害管理上,施肥推广测土配方、对症施肥,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病虫害防治以天敌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达到科学用药去除农药残留目的;在整形修剪上,实行矮化开心形,增强枣园通风透光,在盛花期大力推行环剥环割,达到稳产提质。示范循环圈的成功建设,为临猗县枣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技术带动和产业推动作用。

        打造“鲜”品牌让临猗鲜枣赢天下

  8月23日,以“‘鲜’行一步‘枣’赢天下”为主题的首届运城“临猗庙上·鲜枣文化节”在临猗县南城中心广场和庙上乡拉开序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枣商在临猗观看万亩枣园、采摘香甜冬枣、品尝特色小吃、观看文艺晚会,全方位领略枣乡的无穷魅力。
  据临猗县林业局张海峰局长介绍,临猗枣的主要特点是“鲜”:一“鲜”,是上市早;二“鲜”,是采摘时间长;三“鲜”,是流通快;四“鲜”,是品牌靓。目前,临猗鲜枣有早中晚熟和观赏四大品系十余个品种,鲜枣从6月下旬上市,一直卖到10月底结束,错开了集中上市时间。在鲜枣文化节上,庙上乡10家合作社与20家客商签订2万吨的鲜枣购销合同,进一步在全国打响了临猗鲜枣这一金字招牌。
  一位北京姓方的红枣采购商告诉记者,每到红枣成熟季节,他就来临猗收枣,已经有五六年时间,每年都要收10万公斤左右,根据市场需求购买不同品种,主要是卖到超市、水果店。像这样的采购商,每到红枣成熟季节,在临猗县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客户网上下单,我们早上采摘、当天发货,全部走航空,省内隔日就能到,省外48小时确保到客户手中。目前一天能走100多箱鲜枣,最好的时候每天能卖300多箱。”8月17日,临猗县庙上乡张庄村,正忙着将鲜枣装箱的枣农赵师傅说。如今在庙上乡,像赵师傅一样的枣农电商有300余人。
  为了拓宽鲜枣等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以来,临猗县以建设农副产品销售精美电商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进“快递下乡”,探索“农村电商+快递”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打通农产品外销的物流网络。据统计,今年鲜枣上市以来,庙上乡每天约有1000公斤的鲜枣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目前通过电商平台已累计销售鲜枣约5万公斤。
  “下一步,我们计划到2020年实现枣业设施大棚10万亩,产值达3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鲜食枣设施化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鲜枣采摘观光旅游基地,以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有机化打造我县鲜食枣品牌,使红枣真正成为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第一产业。”临猗县县委书记赵惠民掷地有声、胸有成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