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学生没写作业给老师写道歉字条(

12.12.2015  01:35

    没完成作业,学生写来一张道歉字条,作为老师,你的选择是什么?惩罚还是宽容?

    第一天是一张道歉字条,第二天道歉字条变三张。第三天会不会变50张?面对质疑和担心,你怎么办?

    在太原市新建路小学,六年六班数学老师刘佳选择了相信孩子们,这次“字条事件”备受关注,持续发酵,引发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讨论。

    字条事件中老师如何选择?怎样引导?学生们有怎样的看法?获得了怎样的成长?12月10日,记者走近这位宽容、智慧的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许,从这一看似简单的事件中,都会有所触动或启发。

    桌上的道歉字条由一张变三张

    “敬爱的刘老师:您好!因为我昨天晚上忘了做作业,我很不好意思。早上去的时候看您不在,所以用这种方式来告诉您一下。我中午会补起来的。您的学生×××”12月1日,刘佳老师的办公桌上出现一张这样的道歉字条,是班里一位学生因没有完成作业而写给她的道歉字条。

    “我当时没有多想,孩子不就是忘记了吗,谁都有忘记的时候,我们大人也常常如此,何况孩子?”刘佳说,自己就在孩子的字条下面写了回复,交给了这位同学。回复如下:“亲爱的×××同学:谢谢你用这种方式告诉我,我相信你会用你的方式完成作业。加油!你的老师:刘佳”。

    一张变三张了!12月2日一早,刘佳来到学校的时候,办公桌上又出现了道歉字条,这回是三张,而且这三位学生中有两位是班里的佼佼者。字条上陈述未完成作业的原因,有的是记错作业了,有的是iPad没电了,上面的作业无法完成,有的干脆没有原因就是没写完。

    “下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不忘记作业呢?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办法。”“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你的作业!我相信你!加油!”“你可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很钦佩,这一点说明你是一个有勇气的孩子。如果把勇气用在克服学习困难中,相信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加油!相信你会努力赶上。”刘佳对学生的每张字条都作了回复,字里行间依然透着宽容、理解和信任,没有一丝责备和惩罚之意。

    “一张变三张了,而且写字条的还是好学生,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也隐隐有些担心。”刘佳说,自己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对这些字条的回复,让学生们学会自己面对问题,学会承担,让他们把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事,而不是被动、被逼着完成。但字条的突然增多,的确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只不过,刘佳把这隐隐的担心放在心里,她选择相信孩子们的道歉是真心的。

    部分老师和家长担心孩子们钻了空子

    当日,刘佳把学生们的道歉字条(马赛克遮挡学生名字)晒到了朋友圈里,引来了一波热评。“你的学生都很诚实,也很尊重你”,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学生们勇于向老师承认没有完成作业,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老师的一份尊重,是点赞的!但更多的评论却指向了“字条事件”发展的负面结果,认为学生们有可能是在利用老师的宽容和信任钻空子,得做一定的惩罚。比如:“明天不会变50张吧”“被娃娃们钻了空子。在宽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我觉得这样孩子们既能够大胆地说出实话,又不会轻易的触犯既定的规则”……

    “我没想到自己那份隐隐的担心会被放大,我看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焦虑,也引发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刘佳说,自己那天想了很多,孩子们是真的在利用我的善良和宽容钻空子吗?难道他们不是在试验老师家长常常说的“你说了就没事了”这句话的真实性吗?为什么那天有三个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就断定第二天甚至未来会全班都不完成作业呢?对于作业,责任到底是老师的,还是孩子自己的?他自己的责任为什么不能让他自己承担,为什么一定要用惩罚的方式帮助他担起这个责任呢?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为什么不能选择相信……所以,刘佳最终的决定是相信孩子们。

    用字条事件引导孩子们成长

    事情会不会变得更糟呢?12月3日、4日,刘佳办公桌上的道歉字条没有像人们猜想的那样雪片般飞来,当然也还有学生因种种原因没有完成作业,但只是个别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写字条,也有个别学生口头说明原因。“对于一个老师来说,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要揪住没完成作业这个事情惩罚、训斥呢,还是了解没写作业的原因,选择相信孩子们的情况说明呢?”刘佳说,自己做了16年的老师,这个班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其实,出现问题的孩子在班里的占比也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部分孩子还是好的。就像没完成作业的那三位同学,事后也都把作业完完整整地补起来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时,他们的回答是:“这不是我们的事吗?”看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也是一种能力。

    错误是最好的成长机会。字条事件给了刘佳很大的触动,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实际事件中,才能让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承担。刘佳没有让字条事件就此结束,她决定开一次班会,用字条事件让孩子们明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

    12月7日,以字条事件为主题的班会召开,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儿,象征关系平等,别开生面。

    对于为什么会想到用字条的方式来向老师说明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写字条的张姓学生说,主要是犯错了,害怕面对。其实写这个道歉字条时,内心五味杂陈,也组织了半天语言,心里担心刘老师会批评自己。“但是没有想到,刘老师的回复那么宽容,那么相信我自己能弥补好这次错误。所以我就想,不能辜负老师的心意,以后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提前完成。

    当刘佳告诉同学们家长和老师们对字条事件的担心时,学生们的回应特别用心,他们说,刘老师相信我们,是为了给我们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宽容,把这份宽容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努力学习。

    班会上,刘佳还和学生们一同讨论了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学生们的辩论很激烈,最终大家都明白了:自律才能自由。在自律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他律,自律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我希望从这次字条事件中,让孩子们知道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也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承担责任。”刘佳说,作为一名老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孩子们没有完成作业,呈上一张张道歉字条时,自己所做的不应是简单的批评和斥责,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事件中成长。

    刘佳和学生们的字条故事没有结束,只不过这次不是写道歉字条,而是一张解惑的字条。12月10日,刘佳收到一位同学的字条,希望她能告诉自己如何交朋友、假期作业怎样安排、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勇敢?满满一页信纸上,刘佳对这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详细进行了回复,回复的最后,她写道:“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很喜欢这样的交流,希望我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一直在你身边,伴你我共同成长!”(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