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26.10.2016  19:14

    全国人大常委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执法检查组在贵州省农科院看到了近年农科院研发并走向市场的农产品。其中有不少还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奖。院长刘作易自豪地介绍:“这些食用菌、火龙果等,都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当家品种了。”“一定要搞好市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最接地气的。”在竹荪展台前,检查组成员饶有兴趣地与科技人员交流。检查组还考察了遵义九丰农业园区。当地政府引进山东寿光的技术和人才建立起的农业智能化示范大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这次执法检查让我想起父亲那一辈的老科研人员。记忆中,夏天的湖南长沙很热,在农大教书的父亲每天都要到田里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后来父亲带着他的学生共同研发的水稻遗传技术获得了省级奖励,还被推广到了东南亚。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每年出了许多科研成果,但大部分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少部分转化成为生产力。在“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只是比谁发表的论文多、谁申请的专利多,有的科研人员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使用不正当手段多发论文。

    相信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不断贯彻落实,这种状况将会逐渐好转,让科研人员走出书斋,让科研成果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