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审计厅规范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管理

17.06.2014  20:37
       

              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管理,近日,山西省审计厅出台了《山西省审计厅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审计移送案件的概念、移送处理事项的分类、要件要求,移送处理部门、移送事项的办理程序、相关处室的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

                办法对审计移送处理事项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非公开移送和公开移送两类,并区别案件线索性质明确移送部门。对审计发现的涉嫌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等案件线索,明确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查处。对审计发现的涉嫌刑法关于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等案件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查处。同一案件既涉嫌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犯罪,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分别具有管辖权的,向犯罪案件线索所涉嫌主罪的管辖机关移送。对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需要依纪依规追究责任的,一般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者相关干部管理部门查处。对审计发现的超越审计职权范围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或者各级政府处理处罚和追究责任的问题,明确向具有管辖权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政府移送。

                办法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和谨慎,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涉嫌经济犯罪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严格移送处理事项办理流程管理。发现初步线索的,应当及时向审计组组长、所在业务处、单位负责人汇报,所在业务处、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分管厅领导和厅长报告。

                审计移送处理书要求表述清楚涉嫌经济犯罪或者违法违纪的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违法违纪的事实、重大疑点等情况;对事实情节的描述要客观真实准确;以及做出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等。

                同时,要求查证案件线索、办理移送事项的各环节责任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应当移送而未移送的、过失或者故意泄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