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审计信息化 加快培养专门人才

16.07.2014  12:33
 

 

        2014年全省第一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是我省审计机关的一件大事,审计署要求,审计业务骨干都要参加中级培训,并通过审计署中级考试。这次培训,就是按照审计署的教学大纲举办的,培训结束之后还要去北京参加审计署考试,合格后取得审计长签发的证书。下面,我就审计信息化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
      (一)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实践倒逼的结果,曾记得上世纪90年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遇到了“打不开电子帐,进不了电子门”的风险和挑战。那怎么办呢?观念不行就变革,知识不行就学习,从此,全国审计机关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998年12月,朱镕基总理指示审计署着手规划审计信息化。2002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金审一期工程。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我国第一个电子政务工程专项规划中确定金审工程为我国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2005年11月,金审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金审二期工程。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和完善电子审计体系。2012年7月,金审二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通过实施金审工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正在将数字化信息技术逐步转化为国家审计的强大生产力。

        从1998年到2013年的16年间,国家审计信息化整体规划、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和应用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打开电子账、进入电子门”而专门设计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已经在全国审计系统和部分内审机构中发放10万多套。在应用实践中,创建了覆盖各类专业审计的3600多个计算机审计方法、7900多个计算机审计应用实例。

        2、为促进重要经济行业“少出小问题、不出大问题”而专门设计开发的《联网审计系统》,已经在中央和140多个地方审计机关部署应用。其中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省市县三级联动地税联网审计,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保联网审计,财政、地税、社保多行业统一平台联网审计等一系列应用成果表明,审计信息化已经在提升国家审计的监督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为审计机关无纸化办公设计开发的《审计管理系统(OA)》,已经在中央和省级审计机关全面部署,在90%的地市级、80%的区县审计机关部署应用,为审计机关数字化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4、随着审计数据的逐步积累和利用而形成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以及相配套的数据采集接口标准、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实施,为金审工程规划的13类审计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存储和使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多层级联动等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5、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而开发的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在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管理指挥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显示出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的巨大支撑。

        但是,国家审计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应用,离审计职能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各级领导的期望、审计的实践需要,还存在很大距离。例如,并非审计机关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具备信息化审计指挥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成为计算机审计的行家里手和数据分析的技术高手在审计人员中的比重,还不能令人满意;审计业务信息化和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离实际要求差距还很大;金审工程的各类系统尤其是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含量还不够高,应用和指导也不够到位,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审计信息化中的应用还任重道远。这些不足表明,国家审计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逐步完善。

        (二)信息化是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之后,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

        我国使用和生产计算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事业作为四项重要任务之一,制订了计算机科研、生产和教育发展计划,派出专家团赴前苏联考察学习计算机技术。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治国战略的实施,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开始应用和普及。

        面对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对国家审计的重大挑战,李金华审计长提出了信息化是解决审计任务和资源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争取通过若干年努力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等一系列论断。正是在审计署的正确决策,以及审计署领导的一系列指示、指导下,一场旨在以现代审计方式取代传统审计、以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监督效能为目标的国家审计信息化,于20世纪末在中国国家审计系统轰轰烈烈地展开。

        1.信息化是解决审计任务和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

        1999年8月,李金华审计长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从发展趋势看,审计任务越来越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不可能靠大量增加审计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行的办法只有三条:一是优化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二是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三是一个时期内突出一两项重点,集中力量,合力作战。

2002年4月,李金华审计长在金审工程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具备审计监督的能力,审计机关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搞是不行的。

      2.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会失去审计的资格

        1999年4月,李金华审计长在视察南京特派办时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他在同年6月再次视察南京特派办时又指出:计算机用好了,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还能防止审计上的一些腐败行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用计算机的问题,将来如果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这样的人就不合格。

        2004年7月,李金华审计长在昆明召开的以信息化为主题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过去讲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现在看来要增加一句话,就是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审计的资格。他指出:今后几年,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适应审计信息化需要的人才队伍;要切实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各级审计机关的“一把手”要亲自抓,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坚持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盘棋,又要提倡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全局来带动局部,以局部来推动全局,既要坚持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新的创造,积极有效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发展。

        2005年11月,李金华审计长在金审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的资格。他指出:正是由于金审工程一期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审计干部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激发了审计人员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审计机关信息化进程。

        3.实现“三个转变”审计目标和联网审计模式

        2000年11月,刘家义副审计长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审计系统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应用现场交流展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和“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以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更好地履行审计机关的职责,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和数字化

        2009年12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他指出:当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金审工程为依托,以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础,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机关行政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审计信息快速通道和共享平台,提高审计管理数字化的整体水平。二是提高审计业务实施的信息化,在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时,探索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系统,加强对大项目的统一管理和现场审计的实时监控,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三是搞好审计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按照“审中建、建中审”的原则,加快专业审计数据库的建设,并研究探索各专业审计数据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2011年1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用数字化带动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打击犯罪、规范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计算机仿真预测,揭示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和模拟审计实验室,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信息化工作骨干。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数字化审计实践中的案例、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把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审计前对数据进行整合,审计中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使数据能得到充分的运用。要加强前沿性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成果。

        2012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以信息化为主题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随着国家治理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重点转移,国家审计也要积极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审计方式转变,突破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瓶颈”,破解思想认识、理念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要素制约,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思想革新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国家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

        国家审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应当依据法律赋予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履职任务,规划国家审计职能信息化的目标定位,研究构建国家审计职能信息化的信息系统定位和相关的设计模型,研究确定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标志,进而开展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总体设计。

        国家审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1)系统目标定位模型;(2)国家审计政务职能模型;(3)国家审计机关工作模型;(4)审计业务信息化模型;(5)审计管理信息化模型;(6)审计决策信息化模型;(7)审计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模型;(8)国家审计职能信息化总体规划模型;(9)业务纵横向融合系统设计模型;(10)适应职能发展的系统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六个一”为标志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和金审工程“五层两翼”体系架构。

        设计1:系统目标定位模型

        一般来说,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要围绕政务职能考虑四个因素:一是谁用这个系统?二是用这个系统做什么?三是使用信息系统做这些事情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实现功能、技术实现方式和技术架构体系?四是要达到什么效能?

        设计2:国家审计政务职能模型

        国家审计政务职能由国家法律规定,包括审计职责、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服务对象。

设计3:国家审计机关工作模型

        国家审计机关有两条工作路线:一是组织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财务收支审计,向政府、人大和社会报告和公布审计结果;二是组织审计业务,开展审计管理,进行审计决策,并完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模型1:

        工作模型2:

        设计4:审计业务信息化模型

        按照国家审计职能业务和审计工作内容,对不同审计工作内容、不同审计主体业务信息化、不同审计客体的审计业务方式、审计系统内外部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审计业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设计5:审计管理信息化模型

        审计管理信息化包括四项基本任务:一是审计履职的基本方式是组织实施审计计划项目,为此需要对审计项目计划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二是为审计计划项目组织实施而进行的各类配套信息和配套资源的管理;三是为确保审计计划项目的质量水平,对其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四是在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实现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

        设计6:审计决策信息化模型

        审计决策信息化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审计管理决策;二是审计业务决策。

        设计7:审计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模型

        审计信息资源规划包括两大体系:一是目录体系;二是标准化体系。

设计8:国家审计职能信息化总体规划模型

        国家审计信息化总体规划模型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审计的职能业务和工作模型;二是围绕职能业务,规划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决策的任务、目标和实现方式;三是据此规划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标准化体系。

        设计9:业务纵横向融合的系统设计模型

        对一个涉及全国行业的信息化总体设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行各类核心业务和行业内各层级应用的整合设计,构建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类审计业务的技术实现进行横向融合设计,以及对行业应用的纵向融合设计。

      9.1    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模型

      9.2    审计信息化业务横向融合模型

      9.3    全国审计信息化行业纵向融合模型

      设计10:适应职能发展的系统需求模型

        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应对系统需求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一是整合现实需求;二是挖掘潜在需求;三是预期发展需求。

        设计11:“六个一”标志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

        在上述10个模型的基础上,国家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是,建成具有“六个一”标志的国家审计信息系。

      (1)标志一:建成一套满足审计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应用系统。通过金审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的持续发展,形成“一套平台、三大系统、四个中心”的国家审计信息应用系统总体架构。

        一套平台。即:金审工程综合应用支撑平台。

        三大系统。即:《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联网审计系统》(OLA)、《审计管理系统》(OA)。

        四个中心。即: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国家审计安全中心、国家审计运维中心。

        (2)标志二:建成一套满足审计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数据资源系统。

      (3)标志三:建成一套满足上下互联和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

      (4)标志四:建成一套确保信息安全和系统运行安全的安全保障系统。

      (5)标志五:建成一套确保系统正常持续运行的运维服务系统。

      (6)标志六:建成一支适应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审计人才队伍。

        设计12:金审工程“五层两翼”体系架构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金审工程设计包括“五层两翼”的体系架构。

      (四)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

        国家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12项设计思路,为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勾画了蓝图。在具体建设实施中,还要采取相应的建设策略,包括:(1)业务整合策略;(2)管理整合策略;(3)信息共享策略;(4)协同发展策略;(5)运维保障策略;(6)安全监管策略;(7)应用策略;(8)创新策略;(9)人才激励策略;(10)科研引领策略;(11)制度保障策略;(12)多元支撑策略。

        二、  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重要意义

        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去年以来,中央提出审计监督要实现全覆盖,而审计人员数量又不能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的单位产出。二是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不仅要把问题都审出来,发现案件线索,还要分析问题原因,分析经济结构,预测经济走势,提出政策建议。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能力。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最近有一个名词很火,就是“大数据”。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不少事例,在网上进行搜索,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所作所为,干了什么,甚至心里想什么,都可以查找出来,分析出来,俗称“人肉搜索”。只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逐步由数据记录下来,比如监控录像、消费记录、出行记录、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等,把这些数据关联起来分析,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家底都翻出来。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够全面分析一个单位的所作所为,自然包括那些违纪违规问题。这些数据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还包括其他相关单位的数据,如银行帐户数据、车辆登记数据、房产登记数据等。例如在社保资金审计中,对领取低保金的人员单纯看申请和审批资料,发现不了任何问题,但是与其他单位的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就会发现一些有房有车的人在领取低保金,甚至人已经死了还在领。这就是“大数据”的优势,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可以将使用传统手段根本无法发现的问题挖掘出来。因此,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是数字化。不发展信息化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

        大家知道,干任何事业,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多么好的工具,多么先进的技术,都需要合格的人来掌握和使用;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需要人来贯彻落实。我们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能够胜任的信息化审计队伍。

        按照金审工程规划,信息化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其中初级培训由各级审计机关自行组织,要求新录用人员必须经过初级培训才能上岗,所有人员每年还要参加计算机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中级培训由审计署和省厅组织,原来规定省级可以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自行组织考试和发证,发“地方粮票”,后来经过地债审计、社保审计等大项目审计,审计署感觉地方压缩后的中级培训满足不了需要,为此在2012年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加强和改进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文件,明确地方审计机关的中级培训以省厅组织为主,各省要在当地选择一所大学长期合作,按照审计署大纲确定的内容、课时组织,培训结束后参加审计署考试,取得审计署证书。由于种种原因,我省的中级培训停办了两年,今天是正式举办审计署版的第一期中级培训,对于全省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三月,厅党组决定由我协助一把手分管信息化工作。上周,我带了几个人到审计署见了分管信息化建设的署领导,到天津、山东和青岛考察了信息化建设成果,与兄弟单位进行了座谈。一路走下来,感觉我省的信息化建设与审计署的要求和其他省市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员素质问题。我认为,这些年我们投入少、软硬件系统落后,都不是大问题,可以迎头赶上,实行“拿来主义”,搞“弯道超车”,但人员素质落后,却不是不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其他省市通过审计署中级考试的人员,少则一两百,多则一两千,而我们全省仅仅通过10人,其中省厅7人,市县2人,大部分单位还是空白。人家开展一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先在本单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带着问题线索去延伸核查,已经成为常态。而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审计组先进点调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然后再开始审计,多数审计人员还没有数据分析的概念,即使有的审计人员想到要通过数据分析查找问题,但由于计算机水平不高,无论采集数据,还是分析数据,都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员帮忙,效率也大打折扣。这是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正真的差距,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逐步改善人员结构,把既年轻又懂计算机的人员吸收到审计队伍;要有计划地培训现有人员,改善知识结构。也不是说经过80天培训你就能够胜任数据分析工作了,还要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总结提高。

        本届厅领导班子面对我省信息化建设整体落后的形势,从抓队伍建设、从抓培训入手,可以说抓住了重点。我们这期学员,能够主动报名参加中级培训,所在单位能够派人,说明大家对形势看得很准,很有眼光。

        三、精心组织,认真学习,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计算机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不是说来多少算多少,只要有个地方,能坐下就行了,要有上机条件,要准备培训用的软件、硬件和器材,因此每期的人数要有限制,还要按照审计署大纲组织备课,时间安排要和审计署的考试时间对接,准备工作很复杂。省厅计算机中心从去年就开始筹备中级培训,选学校、选老师,考虑学习和生活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终于开班了。为了圆满举办好第一期培训,为后续的培训打好基础,我提两点要求:

        第一,要精心组织

        我省的中级培训,委托中北大学长期举办,具体承办单位是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省厅计算机中心,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安排好了生活,配备了班主任,选好了任课老师,前一阶段还派出4名老师到北京参加了审计署的师资培训班,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培训过程中,要及时征求学员的意见,针对学员的实际水平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保证学有所得。要关心学员的生活,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安排好课外活动,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要认真总结,为今后的培训积累经验。

        第二,要认真学习

        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一期80天,时间不算短,内容很多,一周上6天课,每天8个学时,晚上还有自习辅导,比大学本科生还要紧张,同志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代价,才能收获成果。

        由于中级培训时间长,需要周密安排好培训计划,按照审计署的要求,今年的两期中级培训统一预报名。省厅在文件中讲的很清楚,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妥善处理好审计工作和人员培训的关系,做好参训人员的工作交接。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既来之,则安之。要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静下心下,安心学习,不能以单位有工作、个人有事情等理由临时请假。要认真学习,争取通过审计署考试。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树立我们审计干部的良好作风和形象,在大学留下好的印象。

        四、加强运用,强化考核,打造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希望同志们培训之后,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审计业务之中,也希望各级审计机关为中级培训人员创造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当然,任何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推广都有一个过程,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来自于自身的不足,有的来自于外部环境,希望同志们不要气馁,要迎难而上,大胆探索。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会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创新,我们代表着先进的审计生产力,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克服困难,做时代的“弄潮儿”。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要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引入一股清新的风气。

        省厅计算机中心要做好中级培训人员发挥作用的跟踪工作,建立台帐,记录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各类培训、取得成果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供各级审计机关安排工作,选人用人参考。要组织一些后续的交流活动,把这支队伍带好,把作用发挥好。按照数字化审计机关建设标准的要求,审计机关要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为审计项目统一提供问题线索,这也是目前先进地区通行的做法,发展下去将来会成为审计机关的核心团队。数据分析团队主要由通过中级考试人员组成,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成为各级机关数据分析团队的领军人才。

        为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中级培训和考试,从审计署到其他省市,都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有的对通过中级考试的人员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有的将其作为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还有的作为参加和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资格条件。我们也要认真研究,积极借鉴这些做法。省厅去年的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将组织和参加信息化培训纳入了考核范围,由于去年没有举办中级培训,所以没有考核这方面的内容。近期,省厅正在进一步修订考评办法,专门增加了派人参加中级培训、通过审计署考试的内容,都有相应的得分。

        总之,我们要打造一套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包括中级培训在内的信息化培训,逐步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全省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审计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为了举办好中级培训,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最后,请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北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本次常委会会议是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见李鸿忠
新华社平壤7月28日电(记者王宾)7月26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西部战区空军
习近平八一前夕视察西部战区空军时强调 加快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会见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
新华社成都7月28日电(记者陈冬书、陈地)7月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
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记者杨依军、董小红)7月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赵乐际同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长阿什拉夫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