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文化扶贫“巧借”戏曲之力

29.04.2016  11:58


  安徽省望江是三孝故里,中华“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王祥卧冰、仲源泣墓三个孝道故事发生于此。近年来,安徽省望江文化扶贫巧借戏曲之力弘扬传统美德、传播现代文明、树立新风正气,在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上收效显著。

  戏曲“扶贫”  构建新农村文化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发挥着对农村公共文化的构建作用。近年来,望江县黄梅戏演出日益兴盛,依托民间礼俗与民间力量的介入,使转型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并在政府引导与扶持下实现繁荣发展,已成为支撑望江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力量。

  望江民营黄梅戏剧团折子戏展演,立足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将三孝故事搬上舞台,成功推出的11个剧目中有9个是原创。全县大小剧团有20多个,既演经典大戏,也演现代小戏。不少戏曲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精炼化、通俗化、地方化,将大主题化为小故事,将大社会化为小舞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道德风尚,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心灵,引导和激励农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奋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文化先“”  推进“惠民”工程 

  让老百姓在文化上先“”起来,成为望江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望江县强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将文化的“种子”植入乡村,精准投入,精耕细作,让文化孕育文明新风,改变百姓生活,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强劲的内生动力。

  文戏演完演武戏,西村演罢赶东村。该县黄梅剧团去年下乡演出430多场,平均每天1.2场,每场观众500余人。望江县国有和民营剧团演出足迹遍布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民间剧团的阵容、实力和上座率,在全省并不多见。

  服务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十三五”期间,望江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雷池故地、三孝故里、挑花之源、戏曲之乡”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一是通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二是鼓励群众自主参与,三是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设,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

  长岭镇政府是望江唯一仍在80年代初建的旧楼房办公的乡镇,但这个镇却是文化娱乐最活跃的地区。早在2009年就投资百万元建成的综合文化站大楼,设有信息共享服务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镇政府扶持的5家民营黄梅戏剧团常年在乡村演出。多个中心村的农民文化乐园里,娱乐、休闲、健身设施,应有尽有。遍布村、组的19支广场舞队,成为“一乡一品”文化建设品牌。

  深厚的文化传统,活跃的乡土文化,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望江这片土地,正借助文化的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来源:文化部网站)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