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 聚焦我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

09.12.2020  10:18

  “情境中教、学、考,这是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后,作为国家级示范区之一的太原普通高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变化。”12月8日,在太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市教研科研中心高中教研室主任王明霞介绍说,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需随之变化: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浅表学习变深度学习、从单向学习变多向学习。

  今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出32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96所国家级示范校。我省设立1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所国家级示范校。其中,我市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太原五中、山西省实验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校。全市80所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范围,其中,省级示范高中20所,市级示范高中26所。

  为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经验,发挥我市作为国家级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市教育局制定了“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3年)”。三年规划期间,我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突出优势和特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普通高中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中,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太原五中副校长王凤龙说:“学校聚焦课堂,重点着眼于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层面,正在引导他们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被动训练,向主动学习转变,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更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育人方式的转变,为他们未来做学术、做学问、终身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会选择、会研究、深度学习的能力。”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孙秀梅说,在探索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中,学校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美术学科和书法、雕刻、建筑等专业知识会打通,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志愿服务、课堂动手制作,3年时间,学生劳动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

  根据三年规划,到2023年,我市将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特色鲜明、领先中西部、能示范引领全省的先进示范区,形成系列保障新课程新教材规范实施的太原经验,形成区域创造性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太原模式。在示范区建设全过程中,努力探索出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