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效应缺席 银行理财市场萧条

31.03.2016  02:21

    “手头有点闲钱,可放眼望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温不火,可是,不买理财,钱又该投资到哪儿去?”市民石女士看着手机银行上发售的理财产品无奈地说。记者走访市场时也发现,眼瞅着今年的第一季度即将过去,可理财市场却是一片萧条景象,与往年相比,“季末效应”缺席,中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市场“唱主角”。

    一季度接近尾声,而理财市场产品收益率仍未止跌,这是记者走访市场时的切身感受。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的理财市场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893款,平均投资期限为12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1%,较前一周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仅有17款。然而,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站在“破4”关口也就显得不足为奇。

    一般而言,每年的一季度结束之际,商业银行会面临指标考核,如按往年情况来看,每逢此时,各家银行会使出浑身解数,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吸收客户资金。可是,去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准降息,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格局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继续选择“走下坡路”,“季末效应”缺席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屡屡下挫,但因其自身的安全性,依旧会吸引大批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温涛分析认为,虽然目前股市、黄金等投资市场渐有起色,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稳定性”这一金字招牌依旧耀眼,因为,与其他投资产品相比,其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筛选也更严格。“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破4%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对此,他建议投资者在做理财时最好“宜长不宜短、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