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字少画”煞风景 太原普查残字断亮招牌

06.06.2016  12:13

    单位、店铺的招牌是指引向导,在公共场合规范用字,既彰显自身素质品位,又体现城市对外形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招牌字丢笔画、霓虹灯断亮,给人们带来的麻烦还真不少。“深夜去门诊部看病,偏偏‘门诊’两个字不亮,错失找到门诊部的机会。”“晚上去酒店住宿,霓虹灯断亮,招牌字变了样,好一阵寻找。”……近期,太原市数字城管中心就接连接到市民的反映,称好端端的字残缺不全,不仅失去引导的作用,还导致市民难寻找耽搁办事。

     各类错误五花八门

    鉴于社会招牌用字点多面广,太原市数字城管中心组织500余名信息采集员,对太原市区街头残字断亮现象普查,从6城区共收集回300余问题招牌。

    信息采集员白天走街串巷,查看招牌字丢笔画,发现除了中小店铺不注意外,一些大单位也很马虎。位于西峪东街的油泼面馆,少偏旁部首成了“发面馆”。晋祠景区古唐路的农家小吃店,“好吃不贵”丢笔画,变成“子吃不中”。太原面粉二厂门口的“放心粮油”,掉了“”字,留下“心粮油”,令人难理解。胜利街的烙饼丸子汤店,少了“”字,扭曲原意成了“烙丸子汤”。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大门招牌,“”字少了半个竹字头。山西省职业病医院的大门,“”字残缺成了“耳业病医院”。北大街一幢办公楼,挂着“第十三冶建设公司”,掉了“”字留下疤痕。建设南路得一集团大门上方,“”字右下角掉了捺,这可是一家文化企业。

    夜探霓虹灯,发现断亮“故障”引发尴尬五花八门,白天和晚上显示内容完全不同,断亮让原意全部歪曲。平阳南路龙城北街口的生日蛋糕店,灯箱“”字不亮,变成了“生日蛋”。西矿街黄河宾馆,显示“兵馆”;羊市街振欣烟酒,“”不亮成了“火酒”,双塔北路的华西医院,“”字左半部不亮,显示成“医完”。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楼顶霓虹灯,“”字右半部不亮,远看“夕国语学校”;金阳南路的晋何辣妹子火锅店,“”字不亮变成“辣妹子火店”,着实吓人一跳;晋祠路一加一大碗面,“”字上半部不亮,亮显“八碗面”;西客站东路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省、农、木”连片不亮,只亮显“山西寸信用社”。

     规范用字提升形象

    临街一招牌,城市一张脸。单位、店铺的招牌,浓缩自身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体现市容景观和城市形象。但招牌字残缺、霓虹灯断亮,疏于维护缺乏重视,难以担当指引向导角色,还影响对外经营和市容整洁,成为城市里的怪现象。

    《太原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临街牌匾、灯饰破损、污损或内容过时,不及时维修、更换、拆除、影响市容的,由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除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用霓虹灯显示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广告牌、名称牌,其字形及表述内容应当保持完整,缺损时应当及时修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仍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字虽小服务广,人人生活工作离不开,正确使用文字折射一座城市的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太原市语委办专家表示,对社会用字开展专项集中普查,有利于营造社会舆论良好氛围,引起大家共同重视,多方合力推进规范用字。太原市数字城管中心呼吁,单位店铺应加强自身维护,属地职能部门依法加强管理,共建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