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南山"创森"造林工程:绿了荒山 鼓了口袋

24.07.2019  06:44

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

  娄烦县南山"创森"造林工程使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宿晓健 梁琛 摄

  走进娄烦南山,从山脚到山顶,山披绿,云染绿,树吐绿,处处绿意盎然。油松、柳树、国槐、山桃等各类树种深浅不一、错落有致,一片生机勃勃。娄烦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以扶贫攻坚合作社为载体,以混交造林为模式,建设起这项“创森”工程。娄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太原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省城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努力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促进增绿和增收、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统一。五年内,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1万亩,其中,娄烦“创森”工程占20余万亩。全县绿化达57%,森林覆盖率由13.7%提高到28%,通过引导帮扶贫困户直接参与造林,实现了4.6万人增收,2.8万人脱贫。

   29万亩荒山变绿

  “我们娄烦承担着太原最大的‘创森’工程,3年内完成29万亩任务,实现荒山绿化全覆盖。”娄烦林业局退耕办主任曹旭清表示,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4000人稳定脱贫。

  近日,记者来到了娄烦县南山,“以前这里就是荒山荒坡荒沟,满地杂草,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加上政府财政的支持,如今已是满目绿植,丝毫没有当年荒凉的痕迹。”看着眼前这一片青葱,曹旭清不禁感慨道。

  在娄烦县承担的“创森”工程中,南山占10万亩,娘娘洼占19万亩,两边造林模式、树种的选择等都一样,均位于汾河水库的西边,西边集中连片,便于护林防护,同时形成了汾河水库的屏障,对水库水质的净化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旭清坦言,植树造林之路,并非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首先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道路,山路崎岖蜿蜒,行走艰难。说是山路,其实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或被杂草履盖着,或满是凸出的石块,还有很多荆棘。 “运苗运水都不方便,很难进山。”曹旭清回忆道,为了能尽快完成工程进度,娄烦林业局领导经常带人上山考察,终于在2017年,修建了一条护林防护通道,一是成林后防止森林火灾,二是方便运苗和浇水。这条路从县城一直循环到郊区,为造林提供了方便。

   合作造林好处多

  位于县城南面的娄烦镇白道村,由于村庄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相间、崎岖不平,加上种地收入不高,不少年轻人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

  “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没办法外出打工,两年前,只能在家靠种地谋生,一年收入三四千元。”49岁白道村村民王梁则扛着锄头站到南山上指着他们村感叹道。

  如何在一个战场打赢造林绿化和精准脱贫两场硬仗?娄烦县蹚出了生态扶贫路:绿化方式,采用“议标”办法组织合作社承揽造林工程,优先安排造林区域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保证每个合作社有林造。

  很快,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在娄烦密集成立起来,共有65个,覆盖全县8个乡镇,参与造林的贫困人口1503人,通过造林实现脱贫,累计造林13.8万亩,收益2400万元。

  生态扶贫开始后,娄烦县“创森”营造林任务激增,2017年至今已完成造林20.3万亩,后期的近9万亩今年全部完成。

  “自从2017年加入了迎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一年靠种树就已挣了2万多元。”王梁则口中所说的迎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就是娄烦县65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一个。该合作社2017年就承揽该工程1699亩,项目金额达164万余元。 “我们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70%以上。”娄烦县迎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永杰表示,项目按包工或计件支付工资。不论哪种支付方式,一个贫困户一个月至少能赚3000多元,一年按7个月工作时间,年收入超2万元。

   绿化在“”上下功夫

  2017年开始,王梁则忙完地里的活,就到合作社去,扛着铁锹满山跑,“这条防火通道上的油松、山桃等都是我种的。”每天早晨上山,看着满山精神抖擞、郁郁葱葱的树木,王梁则干活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本以为种树没啥难度,经过培训指导,王梁则才发现大有学问。树种如何搭配?如何保证成活率?栽植、培土、浇水要领有啥?难题一个接着一个。

  “县里针对贫困劳力组建合作社、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专门设置林业、果业等培训科目,开展造林技术培训,为的就是提高合作社成员造林技术水平,提升造林质量。”曹旭清说,截至目前已培训千余人次。

  “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覆土的深度也要规范。”王梁则接受专业培训后,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树方法,树种成活率能达90%以上。

  除了种树有讲究外,造林间树种搭配也有学问,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挑选合理的树种,并搭配种植适当的灌木,不仅能帮助林木尽快适应环境,还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树种选择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采用乔灌混交,即油松、山桃进行混交,油松占比最高达70%。”曹旭清分析道,不同树种搭配构成的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环境的光照、水分和养分,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还能预防病虫害。另外,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可降低林木的易燃性,既可延缓火灾的蔓延速度和发展,又可起到火源隔离作用。 “一年看栽植、两年看管护、三年看成活。”曹旭清表示,为了保证造一片、成一片、活一片,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他们建立县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造林质量管理制,年初建账、年中检查、年底结账。

   护林员筑起“防火墙

  “从苗木的准备、征地栽植到幼林抚育、补植,再到新造林的管护,每一个环节都与贫困户相关联。”曹旭清说道,现在我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800余人的专业护林队伍,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强化护林防火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毁林行为,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

  苏润军是娄烦镇西果园村的村民,也是一名护林员,除了种地收入外,每年有一万元的工资,全家就此脱贫。2013年,苏润军被村委会推荐到乡镇当上了护林员。“我爱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在念大学。”苏润军告诉记者,他特别珍惜这份护林员工作。进入7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森林火险等级达到了4级。天干物燥,苏润军一整天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在西果园村附近的那片山林,由于耕地与林区相隔不远,农民偶尔会烧草燎沿,他就会及时制止,跟农民讲解原因,以防火灾发生。这不,他刚“巡山”下来,顾不上喝口水,便又跟着另一拨护林员上了山,就这样,一天来回上下山四五趟。

  曹旭清也表示,为加强重要时期的森林防火安全,林场会将护林员分为几个组,对重要的山口进行重点看护和巡查,并在山下路口设卡,登记每辆出入山中的车牌号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也是娄烦人民最大的靠山;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娄烦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好平台。相信勤劳智慧的娄烦人民,用百倍的努力,在“一个战场”上,完胜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两个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