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国标”6月1日起实施 给孩子买衣服不能光顾“好看”

27.05.2016  11:07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一些家长已着手准备给孩子的礼物,买一件新衣服成为不少人的首选。6月1日起,我国首个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将实施,明确规定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并按照安全要求的不同,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 A、 B、 C三类。

     新规: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能有绳带

    即将实施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的纺织产品,以及3岁至14岁儿童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其中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而在纺织附件(如纽扣、拉链等)问题上,则要求附件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力,且不应存在锐利尖端和边缘。“国标”同时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

    化学安全要求方面,“国标”对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提出限量要求,同时对燃烧性能也有所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国标”根据安全要求的不同,将儿童服装安全技术类别分成 A、 B、 C三类。其中,A类最佳,B类次之,C类则是基本要求。具体为,婴幼儿纺织产品需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符合C类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并注明“婴幼儿产品”;儿童纺织产品则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及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业内人士认为,“国标”首次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单独列出来,为童装市场撑起了一把安全“保护伞”。

     家长:买衣服很少关注标签

    采访中,不少家长并不了解儿童服装的相关标准,在选购童装时较为随意。他们通常只关注衣服好看和合身与否,衣服上的标签很少有人看。5月22日,在和平南路某地下商场童装专卖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选购衣服。很多家长只关心“衣服好不好看、孩子喜不喜欢”,检查衣服没有破损之后便付了款,并不看衣服上的标签。“我一般给孩子买纯棉的衣服,因为穿着舒服吸汗。”给女儿挑选上衣的马女士说,她常常凭手感来判断衣服的材质和档次,很少看服装标签。

    在实体店买衣服还能看到摸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

    来源:百度选择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他们只能凭借卖家的图片及买家的评价来判断衣服质量的好坏。市民陈女士是网购达人,她给孩子买衣服时通常只看样式,“一般看上眼的衣服,会先看看其他买家的评论,如果好评率较高就直接下单了。

     质监部门:买童装应看标签、看外观、闻气味

    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婴幼儿的皮肤较为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所以家长给孩子选一件安全放心的衣服非常重要。对于如何挑选童装,他给出三点建议:看标签、看外观、闻气味。

    据介绍,正规合格的衣服上都会有合格证,上面有明确的商标、产地、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这些都是衣服的“身份证”,最好选择标注为A类的童装。对于衣服的外观,则是家长对衣服质量好坏最直观的判断。“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就是为了防止这些绳带对孩子造成意外伤害。”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家长给孩子选购衣服时,还要注意衣服上的扣子、装饰物是否稳固、边缘是否锋利,以免孩子误吞或被割伤。此外,闻气味也是帮助家长识别童装优劣很重要的一点,一些衣服闻起来异味很大,这有可能是用了不合格的染料,“建议家长少买带有印花、颜色深的衣服,因为颜色越深用的染料越多,化学残留容易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