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污染大户变绿色邻居

17.06.2015  10:08

太钢:污染大户变绿色邻居

初夏时节,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堆红叠翠,鸟语花香,天蓝气爽。

没想到,钢厂能变成花园。瞧,有牡丹、有荷花、有大树。”“早些年,每天下工回家总是灰头土脸,衣服脏得天天得洗。如今整个厂区干干净净,看到的是绿树,闻到的是花香。”太钢退休老工人赵禛文和老伴儿在厂区散步,见到记者禁不住大发感慨。

太钢处在太原市区,曾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就是割肉断骨,这种状况也必须改变,必须还太原人民一片清爽天地!”公司董事长李晓波的话响亮决绝。

10多年来,太钢打响了一场场生态环保攻坚战。如今这个“邻居”已赢得市民普遍信赖,一个现代化大型绿色钢厂正在与都市共圆绿色梦。

产品要创一流,环保更要创一流

投资7亿多元,建成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要在过去,这儿烟尘笼罩、异味刺鼻,人根本不能停留。如今这里清清爽爽的。”站在近40米高的烧结烟气净化装置前,太钢能源环保部部长冀岗满脸自豪。

钢铁企业的烧结工序是产生和排放二氧化硫的主要环节,每天有数十吨各种污染物喷吐到天空,一直是太钢的一大心病。2008年,太钢痛下决心,打响了烧结工序烟气治理攻坚战。

当时,国家对烧结工序的要求仅是消除二氧化硫,公司算了一笔账:采用简单技术单纯脱除二氧化硫,仅需要投资1个多亿,但会关闭处理其它污染物的大门,留下严重的污染后遗症。而要一步到位采取国际最先进的协同处理技术解决多种污染问题,需要投资7亿多元。

怎么办?公司决策层争论激烈。“我们钢厂不仅产品要创一流,环保更要创一流。这是我国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太钢人必须有这个担当和志气!”董事长李晓波的话让大家精神一振,全方位改造的决策最终形成。

经过几年攻坚克难,太钢投资7亿多元,在业内率先采用活性炭技术,建成了脱硫、脱硝、脱二公式英、脱重金属、除尘“五位一体”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并将脱除的二氧化硫制备成硫酸,用于不锈钢生产,彻底消除了污染顽症。

当时公司咬牙做的决策是对的,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既一劳永逸地解决烧结系统的污染排放问题,走在同行前面,又避免了重复投资改造。算大账,值!”抚今追昔,干部职工纷纷“点赞”。

钢渣肥料远销国外

形成“固、液、气”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地处省会城市,太钢始终把绿色钢厂建设作为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10多年里,太钢投入130多亿元,实施节能环保项目110个,对矿山、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配套实施一系列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

2014年,太钢在多年科研攻关后,突破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项目投入运行,为城市提供19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源,成为太原市重要的热源厂之一。“我们算过一笔账,这相当于淘汰20吨的小燃煤锅炉500多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00多吨、烟尘排放5000多吨,节约燃煤5万多吨。”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新平说。

2013年,太钢与美国哈斯科公司合资建设的钢渣综合利用项目投入生产,这是全球技术最先进的钢渣综合利用环保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钢渣肥料制造项目。这种肥料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硅、钙等元素,给庄稼施用硅钙肥料,能使庄稼长得更结实、更健康,可以增产15%以上。如今,太钢钢渣肥料远销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太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张国志表示,“每年有上万吨既占地又造成污染的钢渣变废为宝。

近年来,太钢还主动成为所在城市的“清洁工”。太钢能源环保部污染控制室主任马良说,2009年,太钢投入1.5亿多元建设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每天能从污水中‘捞回’4万立方干净水,每年为太原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5000多吨。

如今,太钢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工业废水基本实现无外排,各类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液、气”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都市型钢厂的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新路。

持续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平均每年两万人次公众进厂参观、监督

您一定是觉得奇怪吧?”看到记者对挺立在厂区道路中间的一棵大树有点不解,太钢厂容管理室负责人陈翠荣笑着说:“类似的情景还有多处。这些树有一个名字:‘爱绿树’。

前几年,公司进行路网改造,有几颗树龄近百年的国槐成为马路拓宽的障碍。移植,怕“老先生”伤不起,不移植,又影响路网建设。就在施工人员左右为难的时候,很多干部职工上前“保驾”:“它可是咱厂的绿色保护伞,宁可绕两步、多花点钱也不能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观。

太钢以创建生态型、园林化工厂为目标,持续推进厂区环境绿化、美化和空气净化。“拆旧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坚持不懈地开展厂容环境整治,同时,坚持新建项目与绿化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实现了“改造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

去年以来,太钢将绿化业务由专业人员维护改为员工自主护绿。这一举措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强化了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现在大家都是利用工余时间在维护,根本不用人督促,那股子认真用心劲儿,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指着正在为树篱花草浇水修剪的工友,陈翠荣说。

近10年来,太钢厂区新植苗木823万余株,新建改建绿地20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不到20%提升到近40%,初步建成“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型、园林化工厂。

走进太钢厂区就觉得两眼不够用,那么多的花草大树,看都看不过来。美得很。”说起进厂参观的情景,安凤莲老人很兴奋。她家紧邻太钢,在太钢边居住了近20年,有过抱怨,有过担心,如今亲眼看到“邻居”的巨大变化,老人把对坏空气的担心彻底放下了。

从2010年开始,太钢持续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进厂参观监督。“您别小看这样一个活动,没两把刷子,没有对公司生态环保的自信,真就不敢请那么多人来检验、监督。”陈翠荣自豪地说,5年来,参观太钢的公众已达到近10万人次。

在太钢的荣誉榜上,“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企业最佳环境信息披露奖”等数十个荣誉称号赫然在目。李晓波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还要与所在城市实现功能互补、相互融合,成为生态共同体。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