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手撕钢”团队:“追梦青年”的“中国力量”

01.05.2020  07:31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又一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太集团不锈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给山西青年带来了一波惊喜:该团队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太钢“手撕钢”团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这个“拼搏奋斗、追逐梦想”的团队有一群怎样的“追梦青年”?

   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晚春的太钢厂区,草木葱郁、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精密带钢生产车间里,隆隆作响的机器正在持续不断地生产着:只见长度超千米的原始钢带传入机器,被里面的一个个轧辊一次次轧薄,像擀面一样,最终轧成了一卷卷薄薄的“手撕钢”。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质检主管廖席介绍,这种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轧机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实则工艺难度很大。由于高端应用领域对其厚度、精度、板型、表面、性能要求极高,工艺技术复杂,生产控制难度大,长期以来,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生产。

  从2016年起,太钢就组成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创新研发项目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历经700多次的试验失败,攻克170多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实现了一系列关键工艺和生产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才最终成功生产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不锈钢精密带材,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钢集团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的企业。

  “以前都是销售人员背着产品找市场。”太钢精带销售部长曲战友说,“但是今年主动找上门合作的订单量成倍增长,有些应用领域是我们都想不到的。”如今,“手撕钢”已经应用到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传感器、储能电池等高科技领域。

  廖席坦言,这一切的成功,都和团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息息相关。在“手撕钢”的研发过程中,团队以“拼搏奋斗、追逐梦想”为核心精神。作为研发团队的技术市场负责人,自己研发超薄料很多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厂领导和他一起多次探讨,总结经验,他也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2018年初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一片大概A4纸大小的“手撕钢”,市场价格400元,因为附加值高,现在“手撕钢”论克卖。廖席和他的团队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行胜于言迎难而上

  在“手撕钢”的团队里,有很多默默付出的青年,吴琼就是一个代表。吴琼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个女生,其实却是一个勇挑重担的钢铁男儿,是他亲手轧出了“手撕钢”。吴琼是个80后的转业军人,今年32岁,平常不善言辞,但特别喜欢思考、喜欢发问,热爱钻研。他说自己2011年刚转业上班时,既没理论基础,也没实习经验。他便下决心边问边学边干,只要经历过,吴琼就记在心里,关键数据写在本上,很快他就进入了角色。李学斌是作业区的技术员,也是吴琼问得最多的人。谦逊的吴琼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李学斌称作“师傅”。“反正一有问题,我就问他。哪怕是下班了、节假日,我有问题就给他打电话。不管他烦不烦我,我都得问。”吴琼笑着说。而李学斌也显然很欢迎这个爱发问的“徒弟”,他说自己作为技术员,很多想法需要操作工来实现,能这样多沟通对工作是非常好的。

  “轧‘手撕钢’,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断带。”吴琼说。由于材料太薄,快速轧制中一旦断带,钢箔就会变成一堆碎末。这些散落在轧机轧辊各个角落的碎末,要被全部清理干净,需要好几个小时。“无论冬夏,都得出几身汗。”吴琼说,“汗水流到眼睛里都没法擦,因为手上都是钢箔的碎末子。”2018年,太钢“手撕钢”荣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家博物馆的展台,吴琼说,看到他和同事们一起精心生产的产品能参加这样隆重的展览,觉得之前研发攻关时再多的艰辛都值了。

   敢于担当永不言败

  事实上,早在2008年太钢精带成立之初,就把生产最薄不锈钢作为研发目标,经过多年积累,太钢在2016年组建“手撕钢”攻关团队。团队刚组建,问题就接踵而来。“生产‘手撕钢’需要攻克轧制、退火、高等级表面控制、性能控制四大技术难题。”太钢精带党委书记、经理王天翔举例说,“手撕钢”过光亮退火线要经过260米长的带钢通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抽带断带。经常是车间里“”的一声巨响,操作人员慌慌张张跑过来说“断带了”。打开辊系一看,里面全是粉末状的白色晶体,光清理就需要8个小时。有时,抽带断带一周出现十几次,每次断带都要花十几个小时恢复设备,一次次的失败让团队成员极度受挫。“但我们还是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引导大家坚持再坚持。”王天翔说。

  就在此时,厂里的80后光亮线首席工程师王向宇向公司领导提出:“给我1000米,让我试一试。”当时1000米“手撕钢”的价值约10万元,如果失败了意味着10万元就打了水漂……公司在对王向宇的技术方案仔细研判后,决定一试,结果不负众望,王向宇仅仅试验了400米就攻克了这个课题,公司上下都为这个敢于担当的好青年竖起了大拇指。

  “公司能宽容失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手撕钢’的诞生,就是从700次试验的失败中一点点摸索积累起来的。”王向宇坚定地说。在他看来,冒着“毁掉”10万元财产的风险,担着成为“罪人”的重负,对他的试验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是有公司的制度做保障,有年轻人的责任担当做动力,他愿意去奋力一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纵观整个“手撕钢”项目团队,这样优秀的人还有很多……整个团队共有15人,平均年龄34岁,个个都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精兵强将”。他们坚守自主创新、产业报国初心,牢记锻造“大国重器”使命,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在“手撕钢”项目获得2019年冶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第四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QIC-V级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该团队再度发力,成功开发出新一代5G高端电子用系列精密带材柔性屏钢和低磁高强度超平材料,突破了特殊合金轧制及去应力技术,进一步推进了柔性显示器用掩模板基材国产化,有力地促进了高端行业制造领域关键材料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经拥有国家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有个管理学家说过,人生最好的老师就是目标。你确定了一个目标一直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断纠偏,即使不用别人专门教你,你也就慢慢会了。”太钢精带党委书记、经理王天翔说。在他看来,“手撕钢”项目团队之所以有如此耀眼的成绩,正是因为有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以“手撕钢”团队为代表的并州青年人,正向着光明的未来努力奔跑。而我们古老的三晋大地,也正由于无数追梦人的奋力前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