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面塑匠人王博——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04.10.2021  07:23

太原面塑匠人王博。张昊宇 摄

  揉、滚,搓、捏,屏气凝神、一气呵成,再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短短几分钟,手拿金箍棒、器宇轩昂的孙悟空,在太原传统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博的手上,就像变戏法儿一样“”了出来,周围传来一片赞叹声。

  国庆长假期间,钟楼街人流如织,王博的面塑摊位前更是人气飙升。西游师徒、神话人物、动漫卡通……一个个彩色的小面团,被一双巧手塑造成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形象,好奇的孩子们围在摊位前,舍不得挪步,目不转睛地看:“给我捏个漂亮的艾莎公主”“我要神气的黑猫警长”……

  “太原面塑,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每逢节庆年丰,家家户户都要捏制面人、面龙、面鱼、面虎、面羊、各式瓜果等来求神、祈雨、祭祖或用于婚嫁、寿诞、寺庙祭供。太原传统面塑制作工艺流程有配料、和面、蒸面、揉面、构思、调色、捏塑、晾干等,特点是成型快、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精细,内涵丰富,易于保存,可作观赏和收藏品等旅游文化纪念品。”说起太原面塑,王博如数家珍。

  2000年,王博拜太原老一代面塑传承人张振明为师,系统掌握了传统面塑的技艺。“师父时常告诫我们,要把太原面塑传承好,把这门汲取了民间艺术精髓的手艺发扬光大……”对于张振明的教诲,王博铭记在心,善于学习的他,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艺。2004年,他慕名向北京面塑大师萧占行学习精品面塑工艺,西方雕塑手法巧妙融入面塑之中的思维,让王博眼界大开,他先后创作了25公斤的大型清明主题面塑“春天的思念”和为虎年创作的15公斤大型面塑“虎啸迎春”。面塑也可以像雕塑一样气势雄浑、刚劲豪迈,王博的面塑作品让人们叹为观止,他也迈出了自己从民间艺人向工艺大师蜕变的第一步。

  2017年,王博代表山西赴阿斯塔纳世博会展演、交流,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长和州长对太原传统面塑产生了浓厚兴趣,王博赠送他们面塑世博会吉祥物;2019年1月,王博受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派,远赴埃及参加“一带一路”中国文化年活动;6月,在韩国全罗南道“山西日”非遗展演及文化交流活动中,山西推介的省级非遗太原传统面塑原创作品“中韩合作共繁荣”“木槿喜鹊”“喜来山西”“留学山西”等特色作品,技惊四座。

  王博一直在创新,让太原面塑的发展紧跟时代。这不,最近他又有了新规划:“钟楼街上很多复建的老建筑美轮美奂,我想把钟楼、老鼠窟等热门打卡地用面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太原面塑承载的不仅是闪耀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展现今日锦绣太原的时尚、品咂老太原的朴实率真……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