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破获一起特大跨省武装贩毒案 公布破获过程

08.04.2016  08:56

    4月7日,太原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情况。太原全年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3834起,缴获各类毒品约44.36公斤,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3906名,强制隔离戒毒1041人,有效遏制了太原市毒情的发展蔓延。

  会上,警方重点公布了一起特大跨省武装贩毒案件破获过程。这起案件的侦破,切断了广东陆丰至太原的贩毒通道。

  2015年10月下旬,公安部门发现一名忻州籍姓魏男子在太原市进行吸贩毒活动,并多次驾车往返广东陆丰等地贩运毒品。为了迅速侦办此案,太原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并派出民警展开秘密调查。在辗转陆丰、太原、阳泉、吕梁等地调查摸排,两个月后掌握了犯罪团伙的贩毒渠道、供销途径、人员脉络、活动范围。民警调查了解到,该团伙的毒品主要来源于广东省陆丰市,持枪武装运毒,贩毒数量巨大,人员脉络复杂,关系盘根错节,“金字塔形”分销网络严密。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先由犯罪嫌疑人魏某伙同董某驾车前往广东陆丰,以每千克2万元的低价向‘眼镜’(陈某)等人批量购买毒品冰毒;运至太原后再由其他人以每千克6万元的价格逐级进行贩卖。涉案人员遍布广东陆丰和山西太原、吕梁、忻州、阳泉、大同等地共计20余人。

  2016年1月13日晚,民警在广东陆丰某酒店将犯罪嫌疑人魏某、董某、陈某抓获,当场查获毒品冰毒5公斤、毒资73万余元人民币和2万余元假币、仿64手枪1支、子弹21发和电子秤等贩毒工具若干,查扣作案车辆1辆。现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延伸

   最高法发布毒品犯罪案件司法解释,将于本月11日起施行

   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下调从严惩处公职人员毒品犯罪

  据新华社电最高人民法院7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将于4月11日起施行。

  当前我国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毒品犯罪高发、多发,禁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这份司法解释对部分新类型毒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制毒物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并全面规定各类毒品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亮点颇多。

   氯胺酮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下调一半

  这份司法解释规定了28种毒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其中,新增了甲卡西酮、曲马多、安钠咖等12种新类型毒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并下调了在我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毒品氯胺酮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氯胺酮五百克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量大”,一百克以上不满五百克应当认定为“数量较大”。

  “司法解释将氯胺酮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下调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审判长方文军表示,氯胺酮在我国滥用较为严重,近年来滥用人数不断增长,目前已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同时,滥用氯胺酮造成的现实危害不断加大,因其兼具麻醉和致幻效果,实践中大量的自伤自残、暴力犯罪及“毒驾”案件多由吸食氯胺酮引发。我国制造、贩卖氯胺酮犯罪近年来呈迅速增长之势,因而有必要加大对涉氯胺酮犯罪的惩治力度。

  此外,针对近年来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被用于制造毒品较为突出的情况,司法解释整体下调了全部33种制毒物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以体现对制毒物品犯罪的严厉打击,强化对毒品犯罪的源头惩治。

   对国家工作人员毒品犯罪从严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本应自觉抵制毒品、积极与毒品犯罪作斗争,如果这部分人反过来去实施毒品犯罪,无疑具有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更大的社会危害。”方文军说。

  这份司法解释在多个条款中均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毒品犯罪的情形,作出了从严处罚的规定。

  例如国家工作人员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非法持有毒品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都将被认定为刑法相关规定中的“情节严重”。

  据方文军解释,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毒品犯罪可以低于通常的数量标准定罪量刑。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制毒物品犯罪的,定罪数量标准按照通常标准的50%掌握;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制毒物品犯罪达到“情节较重”或者“情节严重”数量标准,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适用上一幅度的法定刑。

   容留未成年人吸毒将直接入罪

  根据司法解释,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即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在容留人数、次数及后果方面不需要达到其他要求。司法解释同时规定,容留近亲属吸食、注射毒品,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此外,向吸食、注射毒品的未成年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直接构成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对非法提供麻精药品的数量不另作要求。“我们国家青少年群体涉毒形势比较严峻,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合成毒品的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长马岩表示,司法解释将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和向在校学生贩卖毒品的行为规定为从严、加重处罚情节。要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全面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明确部分网络涉毒犯罪定性问题

  这份司法解释提出,利用信息网络,设立用于实施传授制造毒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的方法,贩卖毒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或者组织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发布实施前述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涉毒犯罪呈快速蔓延之势,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传播制毒技术、买卖制毒物品、贩卖毒品和组织吸毒等形式。”方文军说。

  “同时,司法解释还明确了罪名竞合情况下的处理原则。”他说,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之二规定的行为,与传授犯罪方法罪、贩卖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等罪名发生竞合时,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以体现对此类犯罪的从严惩处。

   去年全国法院审结毒品案件同比增长超三成

  据新华社电记者7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15年,全国法院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39024件,同比增长30.17%,审结率93.63%。

  2015年,全国法院新收毒品犯罪案件142000件,同比增长30.79%;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137198人,同比增长25.08%,其中,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至死刑的27384人,同比增长10.17%;重刑率为19.9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0.59个百分点。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各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并突出打击重点。对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等严重毒品犯罪,具有武装掩护、暴力抗拒查缉、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以及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严惩,该判处重刑和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

  最高人民法院对报请核准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凡属被告人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证确实、充分、依法应当适用死刑的,坚决依法核准。“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处于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多发期和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马岩说,当前我国吸毒人员基数庞大,而且呈增长趋势,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和增长的毒品消费需求催生了毒品犯罪。(记者辛戈)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