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推行文明健康理念综述:健康文明 一路而来

09.09.2020  07:35

  莫到春风归来晚,浮云过后艳阳天。三年来特别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太原人公众文明健康理念得到极速强化,健康与文明,一路而来。

   ”出安全踏实

  “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佩戴口罩,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也体现出市民的高素质。”家住佳地花园的陈女士说,自己每天都会带孩子到小区的广场遛弯。“出门前孩子会提醒我给她戴上口罩,现在戴上口罩再出门已经成为我们全家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在茂业天地的多家餐饮店内,记者看到,顾客就餐时将口罩摘下,就餐结束后随即将口罩戴上。“除了喝水、吃饭等必要时候,其他外出时间还是戴上口罩为好。”尹先生对记者说。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还可以防粉尘、防雾霾、防飞沫。我每年春天都会有花粉过敏症状,但是今年因为一直在公共场所戴着口罩,就没有出现那些症状,所以我真心觉得大家应该坚持戴口罩这个习惯!”市民陈女士说。

  “人际交流、出行活动保持一定距离,可降低被病人飞沫喷溅,也可减少身体的直接接触,降低被传染的风险。”市民韩先生表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既可有效交流沟通,又可以防止病毒入侵,更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心。

   ”出礼貌卫生

  正午时分,中正天街花舍咖餐厅内,隔着操作间的玻璃,记者看到厨师正将一份牛腩土豆分装在多个小餐盘中。如今,该餐厅大力推行分餐位上菜。正在就餐的尹女士说:“‘分餐制’不仅卫生,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素养。身边好多同事在体检时都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这更坚定了我分餐的信念。有人觉得‘分餐制’麻烦,但比起健康,麻烦点算什么?”

  在咖餐厅旁边的老太原菜馆里,一位服务员正在某一餐桌的每一道菜品上摆放一双公筷。她告诉记者,菜馆推行公筷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目前还不是所有顾客都能完全做到使用公筷,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

  李女士一家三口与父母住在一起,今年疫情期间家人开始分餐而食。“我们一家人作息时间不一样,孩子和老人睡得早,习惯早点吃饭,我和老公经常加班,吃得晚,所以工作日我们家就采用分餐制,每人一份,我们下班晚老人和孩子也不用等着,我觉得特别好。”李女士说,分餐之后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对食物作调整,比如她本人喜欢吃辣,但孩子和老人吃得清淡,以前她也只好跟着吃清淡,现在她就可以单独给自己的那份加辣了。

  周末休息,李女士一家同桌进餐,她会特意在每份菜里都放一个公勺,这样的用餐方式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李女士还把她家的经验介绍给同事朋友,现在有好几个家庭已经开始效仿。

  “中国人合餐的习惯由来已久,注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然而,我们有信心以极大的耐心和长期的坚持,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达成系统化改进的目标。”李女士说。

   ”出文明修养

  一饱之需,何须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建议您少点一些。”用餐时间,铜锣湾海底捞火锅店内,一位服务员正在提醒客人。在服务员的建议下,这三位顾客在点锅底时,选择了四宫格中的三格,剩下一格加清水。

  “现在不是流行‘N-1点餐模式’吗?我们也蹭个热度,确实没有浪费,吃得还不错。”刚与朋友进餐完毕的市民周先生,指着桌子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光盘”战绩。如今,越来越多的太原人开始改变“摆阔绰”的请客习惯,争做绿色节约消费的实践者。

  “花一份钱吃两样菜,小份菜却是满份爱。”很多网红餐馆推出了小份菜、双拼餐,比如小碗糖醋丸子20元、小份过油肉14元、小份鱼香肉丝12元……记者在外卖平台评论区看到,网友们对这种小份菜情有独钟。

  太原人的餐饮节约之风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餐桌上,同样吹进了看不见的后厨里。

  “后厨全部实行精细化管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食材浪费。”山西会馆分店经理表示,饭店会根据每日经营和顾客预订情况随时调整采购计划,通过数据分析计算不同的用货量,定期更换点单量低的菜品,以此避免食材浪费。还会将原材料剩下的一些边角料做成菜品,供自家员工食用。“比如清炒时蔬剩下的一些青菜根部,我们会剁碎了煮成青菜粥当夜宵吃,味道还不错。

   “”出健康气质

  初秋夜晚的汾河景区,微风徐徐。汾河两边一座座仿古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出门乘凉的市民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对于市民来说,景区也许改变不了世界,却足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汾河景区就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太原人的文明健康理念,成为太原人早锻炼、晚散步、白天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太原市利用省体彩公益金2000万元、市财政配套4600万元,在风景优美的汾河景区精心打造了15.8公里的塑胶智慧健身步道,人们在跑步、健步走的同时,可随时掌握环境状况、心率、步数、距离等相关数据,逐步实现科学健身。在从柴村桥至迎宾桥沿汾河两岸修建的汾河体育健身长廊,涵盖球类、水上类、场道类、广场操舞类、步道类、健身路径类、航空航模类、棋牌类8大类40余个项目设施,不断丰富着太原人全民健身的内容。

  除汾河景区外,晋源区体育公园、玉门河公园、和平公园等十余所公园都实现了体育化,太原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这些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中老年人可在这里健步、下棋、聊天、晒太阳,年轻人可在这里打篮球、踢足球、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孩子们可在这里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嬉戏游乐。公园让太原这座城更有温情、更具魅力,全民健身不仅改变着太原人的体格和体制,也改变着太原人的性格和气质。

  47岁的张兰萍原本是个“麻将迷”,闲暇时间爱约牌友打麻将。可近两年来,牌桌上已看不到她的身影,而微信运动排行榜上,她总是占据榜首。“每天都在迎泽公园跑步,比起打麻将,现在跑步让我生活更充实了。”在她动员下,曾经的牌友现在成了“跑友”。

  家住龙潭公园附近的“90后”女孩赵奕,以前一下班就在家抱着手机,跟家人基本无交流。现在逛公园成了他们一家人的共同爱好,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步、打网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融洽了家庭关系。

  据统计,太原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230万人,占总人数的53.4%,超过全国占比数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62.7万人,占总人数的36.8%,超过全国占比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