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 | 探访太原北车辆段火车轮轴“体检中心”

06.11.2022  07:51

  “火车轮轴检修不能有丝毫放松,哪怕是0.1毫米的裂纹,都会引发断轴事故。”近日,记者来到太原北车辆段轮轴“体检中心”,现场采访铁路探伤工人如何为火车轮轴做“体检”,保障列车出行安全。

  检修多工序

  太原北车辆段轮轴车间主要承担着太原、太原北、侯马北车辆段客货车辆轮轴检修工作。走进轮轴车间,整个生产区干净明亮,数控机床依次排列,工装设备有序码放,绿色安全通道直通厂房尽头,工人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为火车轮轴“把脉问诊”。

  轮轴车间副主任薛强介绍,火车和汽车检修道理相似,汽车每跑5000公里小保养,3万公里大保养。火车则是行驶累计50万公里后,就要为轮轴做一次大保养。他说:“我们为每条轮轴都建立了档案,产地、检修内容、外观尺寸等信息一一登记在册,做到心中有数。

  轮轴是列车走行部分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轮轴检修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列车轮轴进入检修车间后,主要被分解为车轴和车轮,因年限、磨损等因素,大部分车轮会被淘汰,车轴大概率会被二次利用。车轴被分解下来后,要在这里进行全面“体检”,需经过尺寸检测、超声波检测、除锈、外观检查、磁粉探伤等40多道工序,才能打上合格的标记。

  薛强说:“为挖掘设备潜能,提升检修精度,工友们利用工余时间研究探讨,创新性提出完善检修工艺,优化设备数控加工程序,最终使设备加工性能提升一倍,检修合格率提升15%,月均节约成本5万余元。

  轮轴检修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检查车轴上是否有裂纹。薛强说:“别看这些裂纹用肉眼都难以发现,但火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很快,作用力极大,即使0.1毫米的裂纹也会迅速变大,时刻都有断轴的隐患。

  心比裂纹细

  车间轮轴探伤暗室内,荧光闪烁,格外神秘。走近观察发现,一位师傅正俯下身子,全神贯注地对散发出荧光的轮轴进行检查。他叫赵广,所在的岗位是铁路车辆轮轴磁粉荧光探伤岗位,主要任务是查找轮轴外部存在的裂纹及缺陷。

  赵广说,轮轴进入探伤暗室后,机器会向它们均匀、缓慢地喷洒荧光磁悬液,使磁悬液全面覆盖在轮轴需探伤的部位。由于磁悬液中含有荧光磁粉,具有悬浮性和磁吸附性,充磁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磁粉在轮轴故障处汇聚并发散出黄绿色的荧光,在昏暗环境下,轮对的裂纹、缺陷清晰可见。

  “上料、环合、滚动、喷液、夹紧、充磁、转动、观察。”赵广每天要按这些步骤检测60多条轮轴,据他介绍,探伤这门工艺,入门容易学精难,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最后才能练就属于自己的“独门秘籍”。

  除了赵广,太原北车辆段探伤班组还有工长范文萱、糜文军等4名职工。他们年均探伤火车轮轴1.2万条,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多年来,该探伤班组通过刻苦研磨,对车轮、车轴、轴承外圈疲劳源产生的原理、磁痕辨认分析提炼,都有了准确的认识判断,摸索出“磁化,二退磁,三擦磁痕,四再磁化”的确定裂纹比对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裂纹误判及漏判的问题,不仅被太原北车辆段推广运用,还成为“探伤工圈子”争相学习借鉴的“宝典”。

  超声探“内伤

  检查一条轮轴,除了需要探伤工练就“火眼金睛”检查外部裂纹外,还要为其做超声波探测,窥探是否有“内伤”。

  超声波探伤属于无损探伤,即通过用各种角度探头对轮轴进行超声波检测,及时发现轮轴内部的缺陷和裂纹。如果超声波探伤把不好关,就可能导致轮轴“带病”出库,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轮轴超声波探伤的操作过程,好似医生给病人做“B超”。“我们利用超声波来寻找轮轴内部存在的缺陷,特别是疲劳裂纹,防患于未然。”探伤工糜文军一边探测一边向记者描述。

  “这是个精细活,探伤波形抽象不直观,需要手、脑、眼协调配合一点点地进行波形分析。”糜文军说,“如果内部有缺陷,仪器的超声波纹就会有变化,峰值数据就会变高,要时刻关注。”直到走完人工检测和机器检测两个流程,才能确定轮轴的“健康”状况。

  “检修工虽然很平凡,却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把好每条轮轴的质量关,是责任更是良心。”薛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