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养老现状调查 旧观念已改变新情况引担忧

14.10.2014  11:02

  编者按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目前,太原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8%。

  如何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本报推出“太原养老现状调查”系列报道,探讨时下养老观念、现状,寻求破解之道。

  据统计,太原市老年人口目前为63.8万人。主要特点是,规模比较大,高龄化倾向凸显,空巢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较高。

  在这种背景下,受到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家庭规模小型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似乎正在逐渐淡化,传统家庭养老已经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养老,如今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

  家庭养老主流地位面临挑战

  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养老的主流模式,在父母悉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理应对老人提供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但是,随着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情况的出现,摆在很多人面前的现实是,家庭的规模已经变得不能再小了。而当父母老去时,惟一的子女(即便是两个),大多处在事业爬坡期,来自工作方面与生活方面的压力,已经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指望他们亲自赡养老人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于是,“养儿防老”“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观念的根基已经被动摇。

  任建国今年65岁,早年从事汽车维修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但都移民海外。现在,子女虽然经常回来探望自己,但任建国已和妻子商量起了养老事宜。

  “儿女希望我们出国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权衡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是决定去养老院……”任建国表示,在养老问题上,他和妻子看得比较开,“虽然渴望亲情,希望经常见到子女,但我们不想用个人意愿捆绑子女,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黄菁今年33岁,是四川绵阳人,目前在太原市亲贤街从事纯净水销售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她很少回家。谈起自己的父母,黄菁表示亏欠太多,“经济上能力不足,亲情上给予太少。只能默默祈祷他们健康长寿”。黄菁坦言,虽然父母一直劝说她回家乡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事与愿违。现在,父母已经接受了自己不在他们身边的现实,正积极考察各家养老院,提前安排养老事宜。

  采访中发现,面对晚年生活,不少老年人的顾虑仍然很多:他们想和子女一起生活,却怕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想去养老院生活,却害怕与子女渐渐生疏。不少老年人认为去养老院生活是没人养的表现,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也有老年人则是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认为子女将自己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

  但是,让人略感欣喜的是,随着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兴起,老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不再根深蒂固。或许不一定比任建国夫妇豁达,但他们愿意对其他养老方式给予一定认可。分析原因,心疼儿女、思想转变是主因。

  甚至有专家学者称,家庭养老模式迟早会退出主流地位。

  “未富先老”矛盾突出

  伴随着“养儿防老”的美好愿景被打破,“未富先老”等非常现实的新问题,又引发老年人的新一轮担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依赖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赖劳动收入的占20%(主要是农村居民);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占48.8%;有财产性收入的仅占0.3%。老人自有资产和财产性收入比例过低,让“未富先老”问题雪上加霜。

  家住城坊东街的郭兰老人从企业退休后,每月拿着1680元的退休金。据她介绍,这已经是连涨三次以后的退休金了。

  “虽然退休工资每年都涨二百块,但还是抵不上物价的涨幅,起不了实际作用。”郭兰老人语气中透露着焦虑。

  而让她忧心的正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儿女们依靠不了,退休金还严重偏低。早前,郭兰打听过不少养老院的收费问题,其中公办机构床位紧张,自己排不上队;民办机构收费较高,自己负担不起。

  据了解,太原市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都在两千元左右,这只是针对生活可以自理老人的价位。如果老人需要更加全方位的照顾,则还要加价。

  郭兰的收入显然支付不起超过其退休金的养护费。养老金偏低,在老年人群中引起共鸣。不少老年人反映,养老金只能起到兜底保障作用,而自己又没有其他收入,即便勉强入住养老院也会胆战心惊,“一旦发生病痛,医疗费用如何解决?养老院可能为我们垫付看病费用吗?”

  老年人“养心”甚于“养身”

  对于养老,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幸福、快乐。可以说,他们对亲情的渴望要远远大于对物质的渴求。

  家住桃园北路的吴军辉老人直言:“最幸福的晚年生活,莫过于儿孙绕膝、欢聚一堂。在养老院生活,会剥夺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

  而家住旱西关北一条的李越老人则感慨,现在的养老机构硬件条件都很好,但在服务细节上各家差别很大,“关键是服务如何更加人性化,让老人找到家的感觉。”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内心对亲情的渴望表露无遗。

  然而,在采访中,不少老人表示只能偶尔和子女讲讲话,更有老人坦言从来没机会与儿女谈心。

  科学证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孤寂、匮乏,会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因此,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显得更加重要。

  幸福的晚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养心”甚于“养身”。只有敬重老人、关爱老人,让他们保持愉悦心态,不但做到“养身”,更要做到“养心”。这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不失暖色。

金色豪庭项目简介
    项目是由山西众邦建设集团旗下的晋中德圣房地陕西新闻网
居然之家晋中田森店10.1盛大开业
     山西新闻网晋中频道讯 (记者 李晨陕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