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街”的平遥商人

19.11.2014  14:09

 

  武汉市汉口的汉正街,号称万商云集,行走在密密麻麻的商铺之间,熟悉的山西口音却不时入耳。不用惊讶,也不用意外——在这条“天下第一街”,常年从业的山西人多达五千余人,有千余个商铺属于山西商人,而这些活跃于汉正街的山西人,绝大多数来自于山西平遥。

  在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渊源中,从老晋商到新晋商,以平遥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人源源不断地来到江城武汉,成为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A 平遥小伙的汉正街奋斗史

  在汉正街的数千名山西人中,平遥人张培录算是较早立足于此的。

  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家里很困难,作为家里老幺的张培录,总想着有机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让生活变得好一些。有一次,偶然听朋友们提到武汉这个城市不错,年轻的张培录便决定出去闯一闯。1993年,19岁的张培录将闯武汉的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有办法说服他留下的5个兄弟姐妹最终凑了5000块钱给他。于是,身上的一个挎包、脖子上的一条毛巾就成了张培录第一次远离家乡的全部家当。

  由于对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心怀憧憬,那时候从太原到武汉,坐27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也似乎并不算遥远。刚下火车,一位前去接站的平遥老乡带着张培录,满口听不懂的武汉话。他心想,“这老乡多厉害啊!刚出来几年就会讲外语了!”当武汉那些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离自己那么近,他看到了与自己生活了近20年的小村庄截然不同的繁华,于是眼前一亮,“这里一定有我的立足之地!

  在张培录的印象中,当年的汉正街只是一条很窄的街道,每隔三五百米,街道两侧就会有一条巷子,街道两侧没有商店,只有旅馆。就在这样一条窄街上,张培录开始摆地摊卖起了袜子,过起了每天吃盒饭、被城管到处追着跑的日子。吃盒饭的日子至少持续了两年,如今的张培录一看到盒饭就会反胃。而自己租住的一个小房子,夏天热得睡不着,冬天又冻得没办法住,只能想办法忍着。

  1994年年初,张培录将半尼龙袋子的袜子卖给一位做鞋子的商人,赚到了63块钱,这也成为他真正赚到的“第一桶金”。其后的4个月内,他一鼓作气,很快赚到了8000元,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

  很快,由于汉正街上卖袜子的山西老乡越来越多,张培录又开始卖起了裤子,较大的利润又让他很快从只卖裤装转向了服装销售。如今,当汉正街店铺林立时,来到汉正街已经20年的张培录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两家店,并在武汉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目前,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B 背着袜子闯江城的“平遥帮

  其实,从古至今,在汉正街上,山西人都非常活跃。最早的时候,山西人进入汉正街依靠的是自己的票号,而今,在汉正街上立足的新一代山西人,依靠的则是最不起眼的袜子。

  而武汉和平遥的历史渊源尤为久远。从19世纪20年代一直到20世纪初,山西都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山西商人做“汇通天下”的票号生意。据《汉正街市场志》记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正街下段鲍家巷至打扣巷沿线分布钱庄、票号和典当行,成为汉口金融业的中心,当时以山西商人经营的票号最为有名,是市场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因其总号在山西祁县、平遥、太谷,又分为祁帮、遥帮和太帮。而当时在汉口那些比较像样的票号,总部大多都设于山西平遥县。按照记载,平遥票号当时在中国设立了400多个分号,业务覆盖了上百个像汉口一样的重镇商埠。

  在改革开放之后,平遥商人成为到武汉闯荡的首批新晋商,依靠的则是传统的纺织品——袜子。平遥纺织业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年间,平遥县手工纺织户已发展到1400多户,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来自平遥的农民王承祥和几个朋友,身背着平遥手工生产的尼龙袜子来到汉正街,买一张竹床,把袜子挂起来卖,或者以租住的旅馆为点向外批发,并不租店经营。就是这么几个人,逐渐带火了一个“平遥帮”。

  据张培录回忆,随着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到汉正街卖袜子的平遥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平遥一半以上的家庭小作坊都生产袜子,陆续有平遥人背着自家纺织的袜子到武汉谋生,并使得平遥农村兴起了织袜热。因为生意好做,之后多年,由亲及友,由一及十,这支队伍迅速扩容,上世纪90年代初,在汉正街专营袜子的平遥人仅有60多位,5年后,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200多位。在汉正街,山西人一度垄断汉正街的袜子生意。在2003年前后,在汉正街摆地摊、租门面卖袜子的商人中,九成以上是平遥人,仅平遥县宁固镇一个镇就有300多个商户在汉正街同时卖袜子。

   C 从白手起家到抱团发展

  事实上,当大多数平遥人还在摆摊位的时候,一位名叫郝云的平遥商人在汉正街上已经做得风生水起。1998年前后,郝云花8万元租下了汉正街上一个位置很好的门面,告别了地摊经营。当时,几乎所有平遥人都认为他疯了,花那么多钱租下一个摊位卖袜子,连本都回不来。不过,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郝云最后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赚到了大钱,这一示范效应立刻迎来了平遥客商租门面的热潮。很快,当这些平遥商人有了自己的店面,将更多的老乡带出来,而经历多年演变,这些平遥商人的经营范围,也从袜子一步步扩展至服装、鞋类及各种针织品等。以服装批发出名的万商白马商城为例,这里共有平遥籍商户300余户,约占该商城总商户数的20%,平均每5个商户中就有一个是平遥人。

  在汉正街,几乎每位山西老乡都是白手起家,每个人的奋斗史都是辛酸而艰难的。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保持着最为节俭的习惯,每天中午,大多数人是只吃一碗盒饭或方便面。焦兴平同样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候。2000年左右,36岁的焦兴平刚到汉正街的时候,租不起房子,只好租别人的阳台住,他庆幸自己运气比较好,找了个不错的摊位,让自己的生意慢慢做起来。

  随着人气的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需要抱团,才能让所有人都发展得更好。于是,在2005年3月,山西平遥籍商人在汉正街成立了首个异地商会——汉正街平遥商会。

  如今成为汉正街平遥商会常务副会长的焦兴平介绍说,汉正街平遥商会已是汉正街最大的异地商帮之一。在这条老街,5000多名山西老乡谁都不孤单,在这里没有单打独斗,只有相互扶持,没有欺行霸市,只有一致抱团。

  不过,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发展,仍在经营传统店面的这些汉正街上的平遥商人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更多人开始寻求转变,目前,多家由汉正街的平遥商人注册的公司已经开始运作,有的做服装,有的做网络经营,也有的做投资。对于未来,他们依然满怀激情。

   ○相关

   在鄂的现代晋商尤其看重“诚信

  中国最早的票号日升昌经营者认为,“一日耍奸,可以欺市;二日耍奸,可以愚民。但没有哪一家商号,可以数年、数十年靠耍奸混迹于世。”与古代晋商一样,在鄂的现代晋商尤其看重“诚信”。

  而除了最基本的“诚信”精神,在鄂晋商同样注重抱团打天下,因此,早在2006年9月2日,湖北省晋商商会由湖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挂靠湖北省工商联,成为全国较早成立的晋商组织,目前会员企业已经达到230多家。商会主要以“团结、交流、拓展、服务”为宗旨,联合在鄂的晋籍企业、构建两地经济交流平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企业项目考察、畅通政企对话通道、服务晋鄂两省经济。以立足湖北为根基,依托山西为本源,辐射全国为远景,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商业文化氛围。

  尽管山西的煤炭产业全国有名,但据湖北省晋商商会秘书长霍爱文介绍,在鄂的晋商并不局限于煤炭生意。事实上,湖北省晋商商会的会员企业在湖北的投资涉及了钢铁、煤炭贸易、煤化工、环保工程、小商品批发、印刷、酒店、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钢铁、煤炭贸易、汉正街小商品批发成为商会的三大特色。商会会长王耿旗下的华中钢铁交易中心是全国三大钢铁交易中心之一。另外,汉正街有五千多名平遥商人从事小商品批发,商帮特征明显,是前辈晋商事业的延续,也是近代晋商的缩影。

  近年来,由湖北晋商商会牵头在湖北成立了“楚缘晋情”联谊会,意指湖北的缘分、山西的情结,有60多位在湖北的山西籍大型国企负责人和知名人士参加,成为商会的主导者。

  近年来,湖北省晋商商会加强了与山西的联系,寿阳、宁武、平陆等地均在商会设立了经济联络处,有不少人是山西产品在武汉市场的经销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家乡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作用。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