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了!上海日增169名癌症患者 大肠癌增速最快

18.04.2016  10:07

    

    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年诊断新发癌症病例6.1万例,平均年龄约65岁,每天新增169名癌症患者,每100个上海人里就有两个癌症,但去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监测数据同时显示,上海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

    同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2016年上海市政府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列为实事工程,计划为30万居民免费提供筛查服务,达到退休年龄并参加该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的常住人口均可免费参加。

    1男性癌症发病略高于女性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肿瘤防治科主任、主任医师郑莹透露,根据最新癌情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全年诊断新发癌症病例6.1万例,平均年龄约65岁,发病率为434/10万,较2015年发布的418/10万发病率略有上升,为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的2/3。其中,癌症新发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100人中53名是男性,47人是女性。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7万人,死亡率为261/10万,较2015年发布的254/10万死亡率略有上升。

    “上海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与老龄化有着密切联系。”郑莹表示,目前上海每天新增169名癌症患者,现在每100个上海人里就有两个癌症,在每100个新发的癌症病人当中,男性有23个得肺癌,13个大肠癌,12个胃癌,8个肝癌,7个前列腺癌;在女性当中,有17个是得乳腺癌,13个肺癌,12个大肠癌。

    郑莹说:“事实上去除本市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在总体人口数中癌症患者的增加其实也是因为老年人口增多,以及癌症患者生存(状况)改善。

    监测结果同时显示,在上海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如今的第2位。

    “大肠癌发病增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关,包括多肉食、少谷物、少蔬果、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不合理膳食习惯,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不足,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彭俊杰表示。

    1已有13万名居民前往医院接受肠镜检查

    居高不下的癌症风险,如何躲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表示,预防肿瘤,除了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接受针对性的肿瘤筛查,可有效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或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阻断癌变过程,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上海市自2011年在全国率先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列入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为239万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粪便隐血试验检测和相关防治教育咨询等服务,累计发现46万名大肠癌高危对象。其中,已有13万名居民前往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累计已检查出2750例大肠癌。

    专家表示,大肠癌是由各种癌前期病变,如息肉尤其是腺瘤样息肉和不典型增生等发展而来,癌前期病变的5年恶变率高达42%至70%。如接受规范的随访和有效治疗,可逆转未来大量大肠癌病例的发生,最终降低大肠癌发病率。

    郭小毛指出,数十年来,肿瘤治疗在诊断技术、手术方式、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方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不但提高了长期疗效,而且降低了治疗引起的后期毒副反应,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已经占据重要作用,至少70%以上患者的治疗需要放疗的参与。

    而在精准医学时代中,粒子精准放疗近年来得到大众关注。郭小毛教授对此表示,质子重离子具有优良的放射物理学特性,可形成“尖锐”的物理能量峰,能够很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同时它还有优良的放射生物学特性,与光子和质子放疗相比较,重离子射线的能量更高,疗程更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