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昔阳 太行瑰宝

17.11.2015  05:15

      昔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县境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邱县、井陉县、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南与和顺县毗连,北与平定县相衔。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41公里。昔阳县,下辖5个镇、7个乡,一个城区社区管委会,总面积1954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

 

  

近年来,昔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抓重点、促转型;抓基础、改面貌;抓保障、惠民生;抓党风、转作风”的主题,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去,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建管同步,让昔阳城乡面貌更美

    近年来,昔阳县坚持“三城同建”、“五化同步”,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现在县城的环境面貌已走在晋中东山各县的前列。古人常讲,守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城市管理也一样。在建设上用钱来解决,但是如何管理好,就必须探索一条适用的办法。为此,昔阳县委、县政府在城市管理上尝试后总结为: 坚持三个原则,实现了五个集中

 

      一是坚持市场运作。昔阳县 在全市率先实行管建分离,将街道清扫、基础维护等工作,通过政府招投标交于专业清运公司管理,县环卫队不再承担清洁任务,主要负责县城卫生的监督,这样不仅节省了财政开支,而且县城卫生更加干净整洁。 二是用群众管群众。 积极探索创新了县城大物业管理模式,并在去年率先将县城步行街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步行街整体托管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政府负责监督,实现了由原来的政府管群众向群众管群众的转变。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进一步扩面提质,把县城街道管理、小商小贩管理、商铺店外经营管理全部交由物业公司管理,确保城市管理更加规范。 三是突出疏堵结合。 在县城秩序方面,坚持疏堵结合,在加强市场管理的同时,将县城所有的小吃流动摊点进行整合,集中建设了小吃城、步行小吃街、美食广场、烧烤市场,将原有的旧厂房改造成农贸市场,实行统一经营,集中监管,效果明显。

    昔阳县立足上城恢复、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三城”同建,坚持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五化”同步,完成了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实施了“3215”便民工程,新建了学校、医院、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成了“三纵六横”城市路网,实现了“三水环城”新美景,成为全市最具魅力的明星县城。城市经营,“三分建、七分管”。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管理,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通过“五个集中”,来加强城市管理。

  为解决商贩占道经营难题,县委、县政府投资建设了小吃城、啤酒烧烤城,形成了 小吃集中 管理,以市场价1/3的租金租给流动商贩,将全县的特色小吃、烧烤等全部吸纳进来,实行企业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政府集中监管,不仅让县城秩序井然有序,而且让困难群众花小钱,办大事,实现再就业,生活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还利用原有的旧厂房、旧学校,集中改造建成了 熟食品 加工市场,政府统一出租、集中管理,让县城周边的豆腐坊、粉条坊、馒头房等熟食品小作坊全部进驻,根除以往家家点灯、户户冒烟的现状。

再一个加强 果蔬市场 监管,改造建成农贸市场,廉价出租给菜贩,让他们集中交易。针对流动菜农,在县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设置了3个农贸瓜果蔬菜交易点,为流动菜农免费提供销售场所,市民也能货比三家买到称心产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菜篮子的问题。

 

      随着汽车的逐年增加, 汽车修理业 作为占道经营的管理难点,县里继续推进集中管理模式,在江口东街建设了集汽车修理、配件供应、汽车装潢于一体的汽配一条街。县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对场地进行了硬化,统一制作了广告牌匾,将12家大中型汽车修理厂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了汽车修理散乱脏问题,杜绝了县城主要街道占道经营现象。

      新陈代谢是社会必然产物,随之滋生了很多 收购废品 的队伍,人员多、成份复杂、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在三里沟和青岩头建立了两大废品收购超市,将县城21家废品收购点集中从城中搬出城郊,纳入专业市场集中管理,实行一户一档、分类收购,不仅解决了废品回收行业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也实现了该行业由分散到集中、由不好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从而净化了全县环境。

  结合全县“三城同创”,在县城全面实行环境卫生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今年昔阳县政府推行了乡村清洁市场运作化模式,成为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县份。主要模式是通过招投标将全县167个重点行政村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交付于专业清运公司,乡镇负责监督,公司负责清运,解决了乡村环境卫生谁来管、怎们管和如何管好的问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昔阳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经济普遍下滑的困难时期,如何把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做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干务实惠民的工作,各部门严格按照上级安排,扎扎实实,精打细算,勇于奉献,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昔阳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为民、服务便民、成果惠民的原则,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举全县之力大办民生,用民生获得民心,用民心凝聚合力。

        搞民生工程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计算不好就会劳民伤财,为此,政府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挖空心思去做工作,既要把该做的事情办了,还要做成民心工程,把钱用好,比自己家过光景还精打细算,事实上辛苦没有白费,一批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体现了昔阳县委政府的为民思想和智谋,胆识和勇气!

      一是舍得花钱。 昔阳县财政收入在全市不是最多,但在民生建设上最舍得花钱。这几年,政府控制一般性支出,减少不必要开支,宁愿政府支出少一点,也要让群众实惠多一些,每年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民生建设。从2009年到现在,该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8亿元,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73%。这些数字的变化,带来的是百姓身边的变化。

 

 

      六年时间,新建了昔阳中学、县医院、体育中心、汽车站、政务大厅、晋祥养老院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了“3215”便民工程,新建停车场30个、廉租摊位200个、活动阅览室12个、小公园50个。

推出了免费公交、免费电影院、免费展览馆、免费活动室、免费阅览室、免费停车场、免费公厕、免费俱乐部、高中生免费教育、住校生免费蛋奶十大免费工程。治理河道12公里,改造新修道路23公里,新建住房280万平米,建成绿地208万平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平米,城市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自信。

做民生工程不仅顾及县城居民,而且也惠及乡村百姓。在农村新建和修建学校110所,6万平米D级校舍危房全部消除,新建日间照料中心86个,将近占到全市的一半。去年又在千人以上村和中心村实施了“六个一”惠民工程,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旧房,维修改造成了标准化幼儿园、大众澡堂、大众食堂、村民活动室、红白议事大厅、街心公园。

搞民生工程,不仅仅是在投入资金,更重要地是投入感情,体现的是为民办事的真情。这几年,昔阳县实施的民生工程始终从群众需求着眼,从群众冷暖入手,涉及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关系城乡百姓吃、穿、住、用、行等日常生活小事,和群众关心的念书、看病、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多数工程尽管投资不多、规模不大,但受众面广,效果很好,群众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真正把小事情做成了大文章。比如十大免费工程,直接受益人群达到10万人以上。“六个一”工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

      二是敢于创新。 思路一转,出路变宽。发展是这样,搞民生也是如此。这几年,全县的干部把民生作为一种责任和担当,主动创新,敢于上手,在民生实践的过程中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比如城市管理,政府建设了小吃城、烧烤市场、农贸市场等200个廉租摊位,以廉价让利,统一进驻,集中监管,既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又让百姓谋生有保障,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还推行了城市物业化管理,城管的工作压力减小了,成本也降低了,城管队伍由原来的80多人精简到现在的20人,直接减少财政开支300多万元,而且管理效果非常明显。改革创新办民生,让惠民之路越走越宽敞。

      三是齐抓共建。 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民生工程之所以成效大、反响好,就是因为在昔阳不仅政府投资搞民生,而且全民参与办民生。小到公园、公厕、停车场的建设,大到集中供热供气、养老院、学校、西外环、迎宾西街的实施,都能见到企业和老板的身影。2009年以来,昔阳的企业和企业家以捐助形式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达5个多亿。其中集中供热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分别由国投电厂和蓝焰公司出资建设,两个企业一次性投资就达到2个多亿,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而且也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现在全县供热面积达240万平米,供热率达到84%,供气用户突破1.4万户,供气率达到89%,成为近年来最受群众赞誉的民生工程。

  还有晋祥千人养老院,由丰汇煤业私营老板黄祥苗出资2000万元兴建,不论是建设的规模,还是建成的规格,在全市堪称一流。养老院运行以来,老人们吃的白面和蔬菜每月都由爱心人士免费提供。昔阳县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县把民风作为了最大的民生。为了改善民风,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成立了好人事业促进会,开展了系列民风教化活动,带动全县自发组成10大爱心公益组织,短短一年时间就支助贫困家庭1300多个。去年西寨、沾尚的茴子白滞销,全县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自觉发起义购义送行动,7000万斤茴子白在短短20天内销售一空。民风之变,不仅改变了政府孤军作战办民生的局面,而且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全面提升。政府用真诚打动了群众,用变化影响了群众,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谋发展、全民齐上阵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坚持三个原则不动摇。

      一是不留债务。 民生工程都是公益工程,它不同于产业项目,自身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搞民生工程必须量力而行,不能邯郸学步、人云亦云,更不能寅吃卯粮,留下饥荒。这几年搞民生工程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既要办好事,还要不欠债,决不搞前任出彩、后任还债的事情。不急功近利,不贪大求洋,按照政府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逐步建成了符合昔阳人民实际需求的民生保障体系,不仅政府贷款全市最少,而且财政存款远远大于贷款,政府用最少的资金办好了民生这件最大的事情。

  二是不背包袱。 经济发展要求可持续,搞民生建设也必须可持续。

 

这几年,政府搞了很多民生工程,但是不背包袱。不背包袱不是说甩手不管,而是转变思路,更新观念。能让企业参与的让企业参与,能由市场运作的由市场运作,这样既办了事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财政负担,保证民生项目建得起、用得好。

比如实施的集中供热工程,1.4亿元的投资财政没有拿一分钱,群众也没有掏一分钱,全部由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还有我们的免费公交,财政投资买车,企业负责运行,财政减了负担,企业做了宣传,实现了一举多得、互利共赢的目标。

还有廉租摊位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承包商投资建设,政府统一监管,既节约了成本开支,又解决了群众实际问题。正是坚持了这一原则,昔阳县搞民生才会后顾无忧,人民群众才能长期得利受益。

三是不图虚名。 抓好民生是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践中,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不做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真正做到了不图虚名,只重实效。在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之前,不论工程大小,都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愿,广泛调研,多方论证,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都能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从来不张扬、不宣传,甚至有些民生工程运行多年,市领导才知道。正是因为各级部门只求实际、不图虚名,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一是提升了幸福指数。 让全县人民生活幸福是县委、县政府的首要职责。为此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昔阳县倾注精力大办民生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益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昔阳的老百姓吃得顺心、住得舒心、活得开心,他们下楼游街心公园,出门坐免费公交,娱乐休闲有活动室,品尝特色到小吃城。用气价格全国最低,供热质量全市领先。学生进城念书领取补助,孤寡老人实现集中供养,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人们生活更加自信,心情更加舒畅,虽然昔阳的经济实力不是最强,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最高。

二是密切了干群关系。 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大到群众的上学就医出行,小到百姓的吃饭娱乐休闲,每一件事情都是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做在了群众的心坎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县委、政府一心为民办实事的热情与诚心。群众在得到实惠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感,干部在辛勤的付出中享受到成就感,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昔阳也再一次重现当年学大寨时期干群团结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三是转变了干部作风。 大搞民生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奋战在一线。在全县的共同努力下,挖平了新西街,贯穿了江口街,打通了迎宾街,突破一道又一道阻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五年时间改造和新建城市道路17条23公里。民生工程的主战场,成为锻炼干部的大平台,现在昔阳的干部身上集聚焕发出一种为民务实、惠民干事的良好作风,为民办事的宗旨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在全县干部中已经成为常态。

四是形成了和谐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几年不遗余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最大的收获就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民生项目为抓手,凝聚了民心,形成了合力。主要领导引领广大干部谋事创业,大家用实绩树立了威信,成为领导全县事业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温暖了心情,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今天昔阳基本上没有噪音、没有杂音。社会治安去年全省社会满意度测评昔阳县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八。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平稳,连续多年在全市考核中排名靠前。民生工程成为凝聚力工程,减轻了干部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干事创业激情。现在,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干群合力,形成了人心思进、全民向上、合力前行的浓厚氛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

项目带头,让县城综合实力更强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 。长期以来工业不强是我们发展不足的一个短板。一批新型工业项目落地开花,巴洲气化园区和赵壁化工园区两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带动全县煤电气化四大产业大工业格局全面形成。

  巴洲气化园区目前已建成瑞阳、蓝焰、国瑞、国投等6个煤层气和瓦斯抽采利用项目。园区内有国内最大的瓦斯发电机组,也有国际最先进的瓦斯脱氧技术;有地面抽采,又有井下回收;有管道输送,又有就地转化,国内煤层气和瓦斯利用的项目园区都能找到,是全省唯一的一个集煤层气和瓦斯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园区。

      两大园区的蓬勃发展和一批骨干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昔阳县的工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完成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在昔阳县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和跨时代的意义。

  阳煤昔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昔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 转型综改 ”要求,与阳煤集团合作实施的,省内大型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循环经济转型标杆项目。

    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260亿元,规划建设2座500万吨煤矿,4×350MW煤矸石自备电厂和2×600MW低热煤电厂,年产200万吨电石项目,4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40万吨/年高端PVC树脂项目,20万吨乙二醇、20万吨1.4-丁二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化工项目。

一期投资24.5亿元的2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和25万吨/年聚氯乙烯(包括各种特种树脂)项目于2013年11月开工,今年10月份投产。园区全部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以上,年利税可达20亿元以上,安置就业20000余人。

昔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化工大县,标志着全县的工业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标志着该县既定的煤电气化大工业格局全面形成,

    昔阳 县政府趁势而上,利用资源优势,先后引进实施了国投安平煤矸石发电厂,丰源、白羊岭、黄岩汇三个瓦斯发电项目,电力产业成为全县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将电力产业做大做强,去年又引进了昔阳县斯能风电项目。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华丽转身,在昔阳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和跨时代意义。

该项目总投资15.8亿元,运营周期20年,安装100台单机容量为2000k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0MW,今年5年月实现并网发电。

每年可供绿色电力5亿度以上,可为地方政府创税收6.14亿元,每年可为地方减排二氧化碳43.5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1万吨,减排粉尘11.87万吨。届时全县的发电总量将大幅增加,达到年发电量15亿度。

 

 

党建领航,让干部服务水平更优

  基层党建 工作,就是要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两件事。

  一是建好一支队伍。 学大寨时期人们常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地方的群众能否得到实惠,关键看有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此县政府把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实抓好。首先是选好带头人。在选拔农村主干时,大力鼓励企业老板、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能人回村任职,参与农村发展。这些能人回村任职有两个好处,一 是不与民争利 ,二 是素质较高,进入角色开展工作较快 。目前,全县共有102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实践证明,这些能人回村后,干得非常出色,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真正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

 

其次是配强班子 。政府还选派了158名机关优秀干部到后进村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利用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年富力强等优势,强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帮助农村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典型带动

农业学大寨不仅让昔阳闻名全国,更在实践中为当地培养了干部。到目前,全县农村还有30多名学大寨时期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干事踏实,为民务实,深得群众的认可和赞誉。这批干部成为了全县农村干部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家比学赶帮超,形成了争先进、学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打造两大平台。 一个是打造基层干部“ 凝聚力 ”平台。现在的农村干部任务很重,待遇很低,为此想方设法解决农村干部任期、离任、优秀的待遇和出路问题,凝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县里大幅度提高在任干部的工资待遇,今年人均增资1000多元,平均达到6500元。对离任干部,昔阳县早在2002年就在全省率先对连续任职20年的村书记实行年功奖制度,现在又把范围放宽到了村主任,任职时间缩短到了9年,目前800多名离任村主干平均每年能够领到1500元,解决了他们离任后的生活问题。这样不仅让村干部有待遇,还要让他们有出路。2013年在全县公开选出了30名优秀村主干,到乡镇担任党委委员或乡镇长助理,按副科待遇由财政给予工资补助。实践证明,这一办法不仅为他们找到了出路,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民管农民的转变,同时,还设立了20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基层党组织中这一新鲜血液,有资本参与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打造基层组织“服务型”平台。

现在农村有句话叫做支部不支部关键看服务。全县335村建起了便民服务站;在全县千人以上村实施了“六个一”便民工程。在群众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得到了更多实惠。

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强化,深受群众好评,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探索一条路子。 什么是管理,其实有学者认为管理就是管利,一个组织给群众带不来实惠,得不来利益,群众就不买你的帐。针对这种现状,全县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多条腿走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

对无经济来源的村,政府一次性出资购置了4000平米门店,建设了40多个公益大棚,由县里统一出租,统一经营,收益归500人以上村和没有经济来源的120个村集体所有;对有经济积累的村,为防止一次性分干吃尽,鼓励他们在县城买资产、买门店,保证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对有土地资源的村,将土地资源承包给企业和大户,走土地流转道路,让村集体坐收租金、旱涝保收。

 

对有旅游资源的村,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不仅村集体变成了股东,年底有收入,而且村民变成了股民,人人可分红。

 

现在这条路虽然刚刚起步,而且钱也不是很多,每个村仅有三五万,但农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昔阳,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一片热土,随着几年不断的发展变化,城市建设,环境民生,工业农业,文化旅游都步入快车道,生活在昔阳的老百姓有目共睹,啧啧称赞。未来的昔阳将用聪明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把这片热土打造成真正的“太行瑰宝、宜居县城”,开放好客的昔阳人民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