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帮你填报高考志愿真有那么神?切勿迷信!

27.06.2016  09:33

6月24日,山西高考成绩出炉,达线考生乍喜还忧,喜的是“十年寒窗终入围”,忧的是“志愿报坏落孙山”。面对6月26日开启的高考志愿填报窗口期,达线考生忧思重重:怎样才能“下笔如有神”,报中好大学。

往昔,曹操在《短歌行》中这般低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今,什么样的填报志愿神器,才能解除达线考生之忧呢?许多高考志愿咨询网站不约而同地甩出了“大数据”杀手锏,不是宣称“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就是鼓噪“大数据,帮你科学规划未来!”……

何以解忧,唯有“大数据”!“大数据”真的那么神乎其神吗?“大数据”的来源真实可靠吗?依靠“大数据”真能圆梦好大学吗?狐疑丛生,理性对待,静心分析,方为上策。

大数据”的本真面目是什么?按照IBM的简要阐释,大数据应该具备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等“五V”特征。

从“大数据”的来源来看,各大高考咨询网站所提供的志愿填报“大数据”,大致来源有二:其一是高考考生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的数据链,其二是各自平台收罗储存的数据库。这两大来源,难以支撑起“大数据”所需的“五V”特征,换句话说,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面对这些大打折扣的“大数据”,你还敢将自己填报好志愿的希冀完全寄托于此吗?网友“李红军”在网易发帖提醒:把“大数据”当作屡试不爽的“神器”,可能会剑走偏锋。

就“大数据”的功效而言,置顶在各大高考咨询网站首页的“大数据”,不是具有预测功能的“将来式”,只是呈现总结效用的“过去式”。倘若按照去年的志愿规律来决定今年的填报,极有可能把过往的“冷门”高校和专业催化为当今的“热门”高校和专业,弄不好就会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好大学和好专业失之交臂。正如北国网网友“张颖”所坦言的:完全相信“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会带来新的风险,毕竟这些数据多是静态的,而每年报考的情况则是动态的。

按图索骥不可取,切勿迷信“大数据”。千万别让“大数据”忽悠了你的志愿填报!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