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电子商务“注血”提速

28.01.2015  16:46

      近年来,电子商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经济造成强烈冲击,并以其无处不在的发展趋势深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电子商务系列报道,就大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新型的O2O商业模式的出现,农村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以及商务网络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逐一剖析,敬请读者关注。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买遍全球、全球可买”  正逐步变为现实,跨境电子商务也将成为今后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的新亮点。
  
  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1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期间,电子商务逆势上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13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网购零售额为1.85万亿元。根据《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8万亿元,相当于2011年的3倍。
  
  回首波澜壮阔的电商史,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电商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京东、阿里纷纷上市;这一年,阿里双十一的销售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飚升至571亿元,直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日均值(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0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967亿元,日均值为773亿元);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双十一”喊出“买遍全球、全球可买”的新口号,意欲要为三五年后全面国际化做准备。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同的电子商务也有了较快发展。据市工商局网监办监测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我市注册登记的企业总数为111733户,其中已监测到开展互联网商务活动的主体达到12038户,占企业总数的10.78%。其中,有工商登记信息含“电子商务”的企业37家(2014年新设企业14家),注册资本2.25亿元;从事网络经营活动的主体3.1万个,已实现常态化监测的11080个,环比2013年监测数量增长76.35%。其中企业独立经营性网站512个,二级域名网站1854个,各类网店6952家;微商店、微信公众号1762个,主要以广告宣传、商品销售、信息服务为主;全市共有围绕电子商务、网络经营衍生的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921家,注册资本15.59亿元,其中去年新注册企业81家,经营范围主要以互联网服务、网络技术服务、网站网页设计制作、网络工程为主。
  
  “由于我市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不高、电子商务配套服务能力不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来源不足、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原因,导致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市商务局总经济师郭雁明介绍说,据调查,注册地在大同的淘宝活跃卖家总数为5900家,2014年我市在淘宝网上的买与卖的比例为11∶1,我市网民在淘宝网店消费额在全省排第三,我市在网上的销售额在全省排第五,目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县区是灵丘县,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排第15位,全国2000个县排名第467位。
  
  为了推动大同电子商务发展,市商务局在去年初就制定了《大同市商务局关于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利用同城掌上搜入驻大同的有利时机,高效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各项工作。去年底成立大同市电子商务企业协会,为电商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帮助与服务;围绕国际电子商务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会展,组织国内外技术交流、企业推广、招商引资、人才交流等,为我市电商企业搭建国内外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吸引大型电商来大同发展,推进我市电商企业与阿里巴巴、“一号店”、京东等大牌电商企业合作,目前市易物天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市电商企业已与阿里巴巴多次洽谈开设“特色中国馆”事宜;我市企业与“一号店”正着手对接,逐步完成传统零售业向电商企业转型;推进大同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建设,我市拟在东信国际建设120万平方米的网络实体店,重点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集聚程度高的大同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今后我市还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水平,努力发展外贸跨境电子商务;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引导旅游电子业利用同程、携城、乐途、途牛等旅游网站推广旅游产品,提高我市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