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扶贫开发号角嘹亮

21.10.2014  18:51
  • 阳高县龙泉镇新合堡移民新村全景。 杨晓明 摄

  •       近年来,大同市加快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让这片贫困大地上沉寂多年的资源禀赋“活”了起来……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置身于大同市的人们,总会感受到扶贫开发给该市贫困县带来的变化,昔日的贫困山村,如今被宽阔乌黑的柏油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整齐划一的设施蔬菜大棚所代替……村民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欢笑!
      “俺现在住着大瓦房,经营蔬菜棚,孩子上学也离县城近,这样的好光景,全靠上级扶贫移民的好政策啊!”10月13日,阳高县龙泉镇和富移民新村的刘金芳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一边打理着已经结了花骨朵的西红柿,一边高兴地和记者聊移民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大同市有11个县区,其中农业县区9个,农村人口达166万人。2011年以前,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国家将大同原有的5个国家贫困县和大同县纳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大同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农村脱贫、农民增收目标,以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为重点,创新思路,开拓进取,雁门关外、桑干河畔的云中阡陌间,响起嘹亮的扶贫开发号角。
      

    冲锋号——移民搬迁“搬”出一片新天地
      

                  “过去住的是土窑洞,一下连阴雨,全家人都发愁,生怕哪天窑洞就塌了,现在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党的移民政策就是好!”10月13日,记者走进天镇县米薪关镇韩小屯移民新村韩金山家,只见整齐漂亮的砖瓦房里,大屏幕电视、电冰箱、电脑等现代家具一应俱全,一家人其乐融融。
      天镇县立足当地实际,加大移民搬迁力度。2013年,共申报527户、1600人的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目前,这些村的移民已入住新居。
      扶贫移民是从根本上解决山庄窝铺农民摆脱贫困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近年来,大同市扶贫办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补贴”的原则,坚持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县域经济产业规划相结合,吹响了大力实施移民扶贫的冲锋号。去年,全市完成1434户、3950人的建房主体工程,超额完成当年主体工程70%的目标任务。今年,正在实施1063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刚开始搬下来俺们担心住不惯,富不起来。如今,仅大棚一项,一年就收入3万余元!”灵丘县东河南镇鹿沟村农民李有对记者说。
      “搬不下、稳不住、富不起”是扶贫部门一直担心的问题,为此,大同市扶贫办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制定不同补助标准来调动移民搬迁的积极性,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方式,积极推进整体搬迁,从而实现了“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集结号——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拔穷根”
      

                  虽过寒露,天气日见变冷,可是在广灵县望狐乡吕家洼村文化广场上,每天早晨都挤满了人,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大姑娘小媳妇们跳健美舞,一点也显不出贫困山村的荒凉。广灵县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了贫困程度深、群众脱贫困难的1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截至去年年底,投入扶贫资金500万元,完成购买辽宁绒山羊基础母羊1848只,公种羊15只;种植仁用杏1645亩;打机井及配套1眼,输电线路6公里;新建水塔2座;新修田间路15.8公里;种植马铃薯398亩。
      对片区开发难以覆盖和移民搬迁不能涉及的贫困村,大同市按照“一年规划,两年实施”的要求,有的村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的村以发展畜牧养殖业为主,有的村搞水利工程,扶贫部门在这些村吹响了整村推进的集结号。去年,该市对37个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整村推进项目。今年投入资金2900万元,在58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古城的油桃龙泉的菜、王官屯的杏脯真不赖;北徐屯的猪、黄彦沟的羊、下深井的瓜子就是香……这一段顺口溜是阳高县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写照。
      “整村推进项目就是不赖,种植需什么,养殖缺什么?哪里筑渠,哪里修路?村里列出项目,扶贫部门照‘单’实施。这样扶贫,还愁拔不了穷根?”说起整村推进,浑源县西坊城镇西辛窑村农民贾春霞满心欢喜。
      

    奋进号——产业扶贫拓宽农民致富新路径
      

                  “俺们祖辈就有种核桃的技术,由于缺乏资金,一直不敢扩大规模,县扶贫办引进产业扶贫项目后,俺再不为投入犯愁了,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收入也翻了好几倍!”灵丘县上寨镇王寨村农民刘占国是该县依靠产业扶贫发展特色种植的一个典型。
      灵丘县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定有机农业为发展方向,把南山区核桃园区列入产业扶贫规划中,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在项目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近年来,大同市一改以往单一的“输血型”、救济式扶贫方式,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使一大批种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市依托4个国家扶贫龙头企业、11个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500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同时,确定了28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和首批40家扶贫示范合作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化扶贫,是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稳步增收的重要前提。“大同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食用菌、黄芪、东方亮小米、仁用杏、黄花等8种特色农业,催生的一个个龙头企业犹如一驾驾‘奋进号航天飞机’,形成了大进大出的市场拉动力,让贫困人口在产业链上受益无穷。”谈到产业化扶贫,大同市扶贫办主任郭永忠如是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同市加快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让贫困大地沉寂多年的资源禀赋“活”起来了,让农民摘掉了“穷帽子”、系上了“金腰带”。如今,扶贫开发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云中大地漫漫扶贫开发路,必将愈走愈宽广……
     

     

    责任编辑:刘振华    审核:刘振华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