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强力实施“十字”均衡战略全面深化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31.12.2015  17:33

      大同的教育事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校际和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巨大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围绕缩小两大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大同市教育局以办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区域内横向集团办学和城乡间纵向联盟办学的“十字”均衡战略,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从2008年开始,大同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由于居民和学校大量搬迁,原来划定的学区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同时,大同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小学生比例占到全市总数的30%多,初中高中则占到40%以上。且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和规模较小,择校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教育的社会形象。针对这种实际,市教育局立足于有效放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和带动效应,立足于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形式,同步推进学校的撤并整合和学区的整体划分。从夯实基础和确保稳定两个方面考虑,实施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2009年至2012年,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市区学校投资40多亿元,对搬迁新建和就地重建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对部分学校进行改扩建完善校舍功能;对部分学校进行校舍加固和校园美化;特别对学校的老旧装备按照统一标准全部进行了更新,实现了基本办学条件的均等化。
      2012年,首先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心城区组建了5个市直集团学校。即一中兼并九中组成一中集团校;六中兼并十四中组成六中集团校;三中兼并十五中组成三中集团校;十八中托管了营房学校组成十八中集团校;大同实验小学托管了御东新区齐家坡小学组成实验小学集团校。同时,大同城区所属的三所小学名校也同步推进,组建了3个集团小学。
      2013年,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同煤集团中心区域,由同煤一中和同煤二中分别采取兼并和托管的方式组成两个集团学校,连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同煤四中,三个学校五个校区,一次性重新划分学区,实现了优质初中区域内的全覆盖。
      2014年,为实现城市御东新区教育资源的全优布局,市实验小学集团校又启动了新建的南校区,北岳小学托管曹马小学组成集团学校。明年,在两个新建的大规模住宅群,还将采取名校办新校的方式启动大同二中和市实验中学两个集团校。

      集团学校的整合组建,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分类整合。对两校距离较近的,采取兼并吸收式整合,两校统一学区,统一招生;对两校距离较远不适应统一划定学区的,采取托管的方式整合,按学区分别招生,统一管理。
      二是分步融合。为了确保稳定,确保社会认可,兼并式集团学校采取校区制运行方式。即在整体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每年初一年级实行两校教师融合,学生统一安排在一个校区,初二、初三年级集中安排在另一个校区,三年实现了教师完全融合。之后,经过适当时间的稳定期,再根据社会对两个校区均衡性的认可情况,择机使两个校区恢复到完整三个年级的管理体制。托管式集团学校主要是由主校派出骨干教师,并根据两校实际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灵活调配。
      三是自主用人。从推动集团主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快速渗透考虑,集团主校以执行校长和执行副校长的方式自主派出校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由主校根据两校干部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原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系统内妥善调整安排,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自主办学权,为集团学校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四是统一管理。对兼并式集团学校,我们在保留原有机构和领导职数的基础上,实行编制、财务、职称和绩效管理四统一,促进学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尽快实现全面融合。
      几年来,在集团学校组建和发展过程中,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稳定优质学校质量和形象上,通过强化教师队伍的调整、补充和培训,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学校文化的拓展与渗透,强化教科研机构的指导和配合作用,使优质资源的功能和效应得到快速发挥。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经过学校、学区和人员的大洗牌,市直学校在确保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撤并整合了10所薄弱学校,学校数由37所减少至27所,传统名校的学区范围扩大了十数倍,连同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二类学校,优质学校资源招生覆盖面由2011年的39%提高到78%,小学达到了80%。过去在薄弱学校工作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一扫往日的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精神状态和自信心得到了巨大提振,行为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市区范围内每年3000多名小升初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除大同一中学区内学生较多无法容纳外,其余优质学校按照就近原则接收的人数每年都在150-200人之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的愿望,使教育公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彰显。

      在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14年大同市针对全市城乡教育差距巨大的突出问题,强力启动了城乡联盟的纵向改革试验。市直学校选择了20所学校作为联盟中心校,分别与20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县区同学段学校结成联盟,县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别与1-3所农村学校结成联盟,两级联盟共涉及学校177所。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教师科学合理流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优质学校的骨干、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实现学校管理、培训、科研、教研、评价的共建共享,力争使联盟学校一年有变化,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整体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联盟学校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互派、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统一考试评价等多种形式,共同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软硬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教师间的互助、互动、互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执教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联盟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联盟中心校和结盟校分别提出了8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联盟办学实施一年以来,结盟双方积极互动,市教育局和市教科研中心积极推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