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为何没能让学区房降温?

04.03.2016  12:40

原标题:“多校划片”为何没能让学区房降温?

三言堂

宋鹏伟

据报道,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间仅仅11.4平方米的房产,卖出了530万元的天价,每平米房价达到46万元。卖出如此高价的原因,就因为它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46万元的单价,创造了北京最贵学区房的纪录。

就在不久之前,有关部门刚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校划片。为何被誉为“放大招”“学区房白买了”的新政策,仍然未能阻止天价学区房出现?

这背后,既有“多校划片”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的因素,也与家长基于概率的选择倾向有关。很简单,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果不买学区房,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与其百分百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不如放手赌一把。更何况,目标学校能否被界定为“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也不确定,如果没有,买到即赚到,毕竟越往后被“多校划片”的概率越大。

同样也是因为资源稀缺。择校冲动强烈,只因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即有些学校明显硬件和师资力量更高。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方,好学校必然带动学区房价格的畸高,加上中心城区内鲜有新盘供应,辅之以近期一线城市房价飞涨的背景,天价学区房的出现也许并非偶然。

学区房之所以能溢价出售,购房者看重的是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而绝非居住功能,甚至买房者都根本不会去住,就像报道中提及的袖珍房子,杂草丛生,显得十分破败,但就这样的一处房子,居住功能丧失殆尽,只因有了“学区房”的名头,从而获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溢价空间。

追求公平没错,就近入学也没错,错在家长的择校冲动?不,错在现实给了家长择校的动力——为什么不同学校差距如此之大?既然学校差距作为一种客观现实而存在,那么多校划片虽然能抬高门槛、增加不确定性,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择校热的局面。

事实上,有关方面也承认,多校划片是目前探索出的可以推广的办法,但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这就意味着,多校划片只是一种政策,若没有其他配套政策的同步推进,可能效力并不显著。这里的配套政策,从短期来看或许是想方设法遏制“择校”,从长期看,还是需要回归到教育均衡的艰难之路上来。只要让师资流动起来,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择校热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学区房也才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