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 实现移民搬迁新跨越

31.12.2014  23:11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端,地处中条山腹地、黄河北岸。全县国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97.2%,耕地面积39.4万亩;辖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1277个自然村;总人口23.1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

      垣曲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20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3697元、2137元、2161元。按国家最新贫困线标准2300元统计,2012年底全县有84个村4.6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仍有1.6万余贫困人口生活在偏远山区、山庄窝铺和农林交错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历史原因,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婚姻难等问题,成为扶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拦路虎”和“硬骨头”。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和硬任务。近几年,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邀请有关部门及专家分析论证,在取得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变以往群众自发无序搬迁为有组织有计划搬迁;变小规模分散搬迁为城镇集中、规模搬迁;变扶贫部门的“单个”扶持为多部门联合帮扶;变政府引导鼓励为政府主导大力支持。对全县“十二五”期间,需要搬迁的贫困农户,统一摸底登记,依据全县城镇化建设的总要求,将其列入县城整体规划。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市场化运作”的组织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优美宜居、功能完备”的设计理念和“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先易后难、分年实施”的总体要求,稳步有序地开展了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县城组织建设了“东环花苑移民小区”、“丰源扶贫移民小区”、“惠民花苑移民小区”、“徐西扶贫移民小区”和“乐尧扶贫移民新村”。总计完成扶贫移民1421户5400余人,涉及到全县7个乡(镇)17个村。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化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等矛盾,顺应了山区群众的搬迁愿望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解决了山区群众一家一户、一村一组难以实施的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贫困农民的心中,使世代以山林为伴谋生的农民走出大山,走向文明,走向富裕。为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移民搬迁任务和扶贫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三个突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习惯和方式变革,物质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也牵涉到安置地群众的物质利益、资源分配和容纳程度。因此,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缜密的搬迁方案,用优惠的、易操作的具体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保证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顺利进行。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做好城镇易地扶贫搬迁中,始终坚持了“三个突出”:

      第一是突出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这是易地扶贫搬迁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逐年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工程,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组,同时吸收国土、财政、民政、水利、电力、城建、交通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等多个部门为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解决搬迁建设用地、移民村规划、水电路配套等问题。县财政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列支360万元移民搬迁专项支持资金,用于解决移民征地困难。在移民用地上,优先安排,优先规划,并以全县最低的出让金挂牌,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减轻群众的搬迁成本。

      第二是突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密切配合,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些年,在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城建部门协调解决了移民小区的供水、供气、排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城建、人防、经信、气象等十多个部门为扶贫移民建设减免了多项行政性收费,使我县移民户购房价格与市场相比,户均享受优惠3万余元;广电部门对扶贫移民户安装闭路电视不收工本费,并减免一年的收视费;土地部门上运城、去太原调规划、争指标,保证了移民建设用地。

      第三是突出发挥我们扶贫部门的主体作用。扶贫部门既是项目的组织者、牵头人,又是项目的实施者、责任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民本至上的理念,勇于担当、竭力服务,为人民群众建造百年永固的丰碑工程。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三个结合”。搬迁的新村选址是关系到贫困户子孙后代的大事,一个好的选址,即能减少投资,又能为搬迁户今后发展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选址必须要有前瞻性。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城镇建设的要求,既考虑到了扶贫搬迁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美观漂亮,又考虑到了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绝不搞强迫命令和形象工程。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华峰乡北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就是该模式的典型实例之一。该村地处沟壑之中,生存环境恶劣,居住涣散,道路险要,群众生活困难,搬迁愿望十分迫切。在移民选址上,村干部怕麻烦,群众怕花钱,主张就近集中搬迁。县领导组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并与乡党委、政府协商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将新址选在乡政府所在地,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长远发展问题,还避免了群众重复性建设问题,又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皋落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他们依托全省百镇建设和我县大县城建设的机遇,组织实施了徐西扶贫移民小区,张家庄扶贫移民小区和皋落村扶贫移民小区,将周边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群众组织起来,集中安置,就近搬迁,形成城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圆了群众多年的搬迁进城梦。

      (三)市场运作,多元模式,坚持“三个原则”。移民搬迁是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政府不能“包办”,也不能“代办”,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建设模式。市场化运作就是要将扶贫移民工程推向社会,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解决用地、供水、供电、供气等重大基础项目投入。多元模式就是利用政府出让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企业四荒开发地、闲置的企事业单位土地等多种形式,首先解决移民搬迁用地指标,继而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和加大扶贫移民易地搬迁的进度和力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统一安排;二是瞄准贫困对象,重点解决偏远山区、山庄窝铺和农林交错区群众;三是结合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多户型设计,突出小户型、实用型、经济型,满足不同群体群众的需求。2012年我们组织实施的东环花苑移民小区,就是利用皋落乡张家庄村集体用地指标,建设的扶贫移民小区。该小区占地72亩,规划建设单元楼22栋,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容纳682户3000余口人。小区户型面积从60-110平方米不等,基本满足了搬迁户的需求,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今年我们与鑫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丰源扶贫移民小区和惠民花苑移民小区。基本做法是利用鑫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的120亩国有土地转让权,由政府统筹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用于当年的扶贫移民搬迁户认购。目前已完成6幢240户的搬迁,其余工程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可于2014年底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总计可建设36幢住宅楼,安排1600户移民,总人口达6000余人。

      (四)强化服务,发展产业,坚持“三个优先”。移民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在完成群众搬迁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在新的环境下,发展二、三产业,同时利用原有的土地、山林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为此,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上,我们坚持了“三个优先”。即:优先支持移民新村水电路等公益设施配套工程;优先支持移民群众旧村旧址复耕发展生产;优先支持移民群众“两后生”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移民新村建设中,交通、水利、住建、国土、电力等有关单位,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对移民新村实行政策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上,涉农部门大力支持引导移民群众利用旧村旧址恢复耕地,发展干果经济林。像搬迁安置到县城的解峪乡陡坡村、皋落乡民兴村等,就是在涉农部门的支持下,利用旧村旧址发展干果经济林达千亩以上的。同时,“雨露计划”是我们智力扶贫的重头戏,近几年,我们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对移民户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在县城发展商贸、务工、服务等第三产业,确保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加强监管,廉洁办事,坚持“三个公开”。移民工作,政策性强,对象特殊,群众关注,社会瞩目。我们必须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党性原则和民本理念,抓工作,抓落实。必须把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在移民搬迁资金管理上做到三个公开,即项目计划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发放程序公开。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发放上,要求各乡(镇)、项目村必须将补助资金在村内公示七天,无异议后,用“一卡通”直补到农户,并在各乡(镇)阳光农廉网上发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群众满意,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二、几点体会

      (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键所在。如前所说,我县扶贫搬迁之所以能稳步前进,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的重视支持。县政府每年与相关乡(镇)签订扶贫搬迁责任书,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与移民规划的制定、亲自到现场查看移民新村的选址和项目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相关乡(镇)和相关部门均成立了扶贫搬迁工程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实施。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排查问题,协调关系,解决困难。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城镇化建设是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城镇化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易地扶贫搬迁永久可以依托的载体。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依托城镇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需投入很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使搬迁群众提高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依托城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及旅游业,就可以使搬迁群众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收入也会大幅度提高,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依托城镇化建设中在文化、教育、卫生和道路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就可以减轻易地扶贫搬迁国家补助标准偏少给项目实施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加强了扶贫搬迁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托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也可以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用地有一定的保证。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不断实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群众参与是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基础。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我们始终把“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制定时,不仅广泛征求乡(镇)和行业单位意见,还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的群众意见,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既符合全县项目建设总体需要,又解决了移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合理诉求。为了切实提高扶贫搬迁建设的透明度,我们利用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和载体,公开宣传,让移民群众对扶贫搬迁增加更多的认知。对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焦点问题,如搬迁原则、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资金来源等进行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整合资源、部门配合是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支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国家投资额度有限,我县财政配套能力和群众自筹能力较差,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是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尽可能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有效整合各行业项目资源和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就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县委、政府协调扶贫、民政、水利、畜牧、土地、电力、交通等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危房改造等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对安置点的基本农田、水利、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对能带动移民群众致富的龙头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进一步支持;对搬迁的移民群众进行各类技术免费培训,为搬迁群众搭建增收致富的长远发展平台。

      (五)产业开发、素质提升是移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根本出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的要求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基础,“能致富”才是最终目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住房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使搬迁群众得以安居;通过公路、人畜饮水工程、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搬迁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稳得住”。而要使搬迁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则必须充分考虑搬迁群众发展的长远性、可持续性,围绕搬迁群众增收这一核心,拓宽生产渠道,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升搬迁群众整体素质,增强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全省兄弟市县一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利国利民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圆满实现。

责任编辑:李武军    审核:    审定:李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