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中村改造 为村民打造十五分钟就医圈

13.04.2015  10:07

   “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是城中村的真实写照。除了卫生脏乱差外,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极度缺失,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无法享受与城区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虽然城中村都设有村卫生室,但村医年龄老化,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有限,就医环境相对较差,村民享受的医疗服务是有限的。”市卫生局局长郝宝清说,城中村改造是全市的中心工作,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改造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也可以得到改善和提升。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将提前介入,摸底调查,为今后新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此次改造的城中村中,共有53个基层卫生机构涉及拆迁和同步建设,覆盖人口约为16万余人。在城中村改造中,村卫生室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问题。现有村卫生室的硬件、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配置标准不一样,存在差距,城中村改造后,村卫生室有可能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而代之。而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大都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医技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胜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怎么办?市卫生局将引导村医参加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按规定参加国家统一实施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后,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村医,可安排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除了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中村中还存在着一大部分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为此,市卫生部门积极做工作,对涉及搬迁的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将为其提供便利服务,解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城中村改造,更重要的是保证过渡期城中村村民人人依旧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服务百姓无空白。”郝宝清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市卫生局将成立专项机构,调派工作人员深入各城区,详细掌握人员去向,努力做到人员流动到哪,工作就对接到哪,使村民享有的医疗服务不断档。

   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交流,协作配合,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努力打造15分钟就医圈,为当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我们会返聘省城名老专家进社区坐诊,并做好‘传、帮、带’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群众的健康才会更有保障。”郝宝清信心十足地说,为了群众的健康,卫生行政部门有信心,并会做好相关的医疗服务工作。届时,城中村居民的就医环境将会有很大改善。

   记者刘涛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