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地 静一心 守一事——青年人才代表柴芃走访录

27.01.2022  08:26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持,达到了我的预期。”柴在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入职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年晋升为副教授,当年考核被评为“优秀”。他觉得所在学院和教研室氛围很好,“大家互相帮助,有自我提高的动力,青年教师都能积极进取。

  柴芃是运城人,学的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后倾向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前对山西大学的历史学科的办学特色有所了解,但对太原的了解甚少。

  近年来,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越来越好,“这些年,太原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居宜业地,这里就是了。”他说。

  节假日期间,柴芃的一些外地同学会来到太原,他们曾一起走进过山西博物院和晋祠博物馆。“同学们都是学历史专业的,看过馆藏文物、历史建筑后,通过实物印证增强了各自对历史的理解,都很感慨,他们感受到了山西文化的厚重,也认为太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实是实至名归。”同学们对太原的好感,加深了他择一地、静一心、守一事的想法。

  入职以来,柴芃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的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与其他老师合作开设了一门研究生课程,给学生们讲解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充分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讲给学生听的内容总会比课本上的内容多一些,很系统、很条理。

  2021年,柴芃的课程评分排名靠前,获得了学院奖励。他说,他现在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课堂效果也有不少可以提高完善的空间。

  平时,他愿意和学生们聊学习中的困惑,偶尔会把在北京大学学习过的版本目录学、先秦史、音韵学等课程的学习收获,讲一些给学生听。从讲台上到讲台下,他都带着耐心、责任心对待学生。

  工作中,对柴芃更有挑战、更具吸引力的是学术研究。他从上学时期就在做学术研究,截至2021年年底,已拿到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的青年项目,在《中国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了不少同行学者的认可,在研究道路上获得不少可喜的收获。

  经过几年工作,柴芃感觉同事们都是很好相处的人,他也能较好地融入环境,心情一直比较舒畅。他希望能保持良好的教学及治学心态,多出成绩。

  刚刚结束的秋季学期,因为有新课,柴芃比较忙,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去看书、写论文。“学期结束,正好利用寒假时间补补课,好好看看书,再修改一下之前的一篇稿子。”柴芃最近正在阅读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和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都是专业书,以前看得不细。秋季学期,给学生们上课时重新翻到这两本书,趁着假期,再精读一次。

  “做学问有点像跑长跑,只要方向和方法没有大问题,坚持就是胜利。”学界前辈裘锡圭先生的这席话,被柴芃视作治学圭臬。“如前辈所言,一个人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够反映其一生成就的大小,重点在于坚持和找准方向。我当下的成果并不太突出,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柴芃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将来能够在学术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为所在单位、为太原、为家乡增光添彩。这也是他对我市引进“人才”的理解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