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召开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紧急会议 雨后仍是高发期

22.07.2016  10:06

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提醒

紧绷的弦不能松 雨后地质灾害仍高发

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各地的天气和往年有何区别?未来一个月,全省降雨情况如何?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各种泥石流、黄土坍塌等视频是否真实?目前,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如何、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防范?7月21日,由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等多个厅局参加的2016年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紧急会议上,百姓关心的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截至目前,我省已对高发隐患点紧急避险50次,撤离群众20948人。受强降雨影响,我省多地已发生灾情险情,已发生3起地质灾害,直接造成2人死亡。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提醒大家:紧绷的弦不能松,雨后一段时间仍是地灾高发期。

7月下旬至8月中旬,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大部、晋城市以及运城市降雨将比往年偏多二至五成。黄土高陡边坡下的居住点、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是当前地质灾害高危区域,需重点防范。

47个县市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倍以上

6月1日入汛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25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3毫米。各县(市、区)降水量介于60.5—485.8毫米,阳泉全区和晋中、吕梁、太原、长治、晋城的部分地区以及忻州、临汾的局部地区共37个县(市、区)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会上,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入汛以来我省天气气候特点及未来趋势预测。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大同、朔州的部分地区和运城的个别县外,我省大部降水偏多,其中有47个县(市、区)降水量偏多一倍以上。

尤其是7月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1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08毫米,各县(市)降水量介于37.1—418.5毫米,其中阳泉市区、平定、交城、汾阳、交口、汾西在300毫米以上,有35个县(市、区)降水量在200—300毫米,其余县(市、区)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大同市区,左云和怀仁的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从7月18—21日,我省出现全区性强降水过程,各地累积降水量介于8.5—249.6毫米,有27个县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阳泉市区、平定和昔阳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8月中旬前多地降水量仍将同比偏多二至五成

不仅雨水多,今年汛期以来我省局部强对流天气也多,全省40个县(市、区)出现过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入汛以来,我省已出现了9次较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6月4—5日、6月11—13日、6月19—20日、6月22—23日、7月1—2日、7月8—10日、7月13—14日、7月15—16日和7月18—20日。”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给多地造成了损失:6月4日,长治县、沁县、平顺、壶关、襄垣、潞城、临猗、万荣、左权、灵石、吉县等11县(市)出现冰雹;6月9—13日,偏关、高平、晋城市区、吉县、沁县、汾西、壶关、平遥、盂县、浑源等10县(区)先后出现冰雹;6月21—29日,盂县、怀仁、黎城、大同县、陵川、大同市区、天镇等7县(区)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了瞬时7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气。灾害性天气造成个别县(市)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果蔬等农作物受灾,部分城市公共设施和居民个人财产受损。7月8—10日,吕梁市的方山和柳林出现强降雨,造成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损毁,部分玉米、马铃薯、夏豆角等农作物受灾。7月15—16日,朔城区、神池、吉县、古县、交城、阳曲出现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阳曲农作物受灾,古县部分围栏、广告牌、太阳能板等损坏。7月18—20日,强降水过程导致了我省多数高速公路封闭、部分飞机航班延误和铁路列车晚点等现象,并造成了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对交通运输和公众出行有显著不利影响。

谈到未来天气气候趋势,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降水量在76—195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大部、朔州市、忻州市部分以及吕梁市部分偏少一至两成,其他地区降水偏多,其中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大部、晋城市以及运城市偏多二至五成。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

强降雨期间撤离受威胁群众20948人

我省多地已发生灾情险情,已发生3起地质灾害,直接造成2人死亡。为此,省国土厅联合省气象局连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进入7月份,已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14次,其中红色预警4次,红色预警涉及30多个县。”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袁同锁表示,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点80%分布在黄土地区,从往年看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黄土区域,而强降雨是直接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土体含水量达到饱和,坡体荷载增加,土体松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在这次强降雨期间,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派出6个督查组,对11个市进行督导检查,累计检查了高危隐患点50个,提出整改措施120余条。袁同锁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0134处,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50处。按规模划分:特大型37处,大型190处,中型1462处,小型8445处;按类型划分:崩塌2229处,滑坡1448处,泥石流565处,不稳定斜坡、采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5892处。我省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46.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11.1%。“今年全省排查确定的1013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到了责任到位、宣传到位、预案到位、监测到位。强降雨期间,我省对高危隐患点紧急避险50次,撤离受威胁群众20948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袁同锁说。

雨后仍是地灾高发期多区域为重点防范区

我省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希望地质灾害防治各成员单位紧绷的弦不能松,雨后仍是地灾高发期,要做好应对突发险情的准备。”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许大纯表示,我省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的多个县(市、区)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黄土地质结构,导致我省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受本轮强降雨影响,吕梁、临汾等多个县市的黄土地区和阳泉部分地区,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隐患点险情进一步加重。受地理环境影响,我省的居民住房、城乡建设、厂矿企业选址很难有效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数建设场地有切坡削坡、挖方填方现象,形成了大量高陡边坡隐患。

许大纯表示,当前我省地质灾害高危区域主要有:黄土高陡边坡下的居住点、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已搬迁移民后的老窑、老屋等未及时拆除的住房;公路、铁路等主要工程设施;水电工地、工矿开采区、采空区和旅游景区等区域;山洪泥石流下游威胁区的居民区、工矿企业和重要设施区域。“要高度关注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现象,强降雨期间和强降雨过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许大纯表示,近日,我省多地遭遇强降雨,太原暴雨级别为50年来最大,受极端强降雨的影响,地质环境承载能力难以满足,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危险程度进一步加剧。强降雨过后,各地各部门要立即对本辖区、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排查、再评估,对发生变化的灾害体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避免发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