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如何重点防

29.07.2015  11:02

    阅读提示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的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238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3亿元。我省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5月份连续发生的4起小型地质灾害更是敲响了防灾减灾的警钟。  

    在主汛期来临,全球厄尔尼诺事件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的形势下,山川密布、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山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如何?哪些时段和区域是防范的重点?防治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灾害发生后应该怎么躲怎么防?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偏多,吕梁临汾忻州是高发区   

    地形陡峻、沟壑纵横、支沟发育、崎岖不平……20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块地方“没有地质灾害风险”。崩塌、滑坡、泥石流就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睡觉都在担心会不会有石头砸穿房顶。这里,是位于太行山脉中段的晋中市左权县。7月8日,记者来到了这里——很多壁立千仞的山峰已经削为台阶式的缓坡,但是房前屋后依然有悬起来的泥头,滑到墙根的土层,崩开的裂缝,8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1100多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土质松软,再加上地质条件复杂,类似这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大、中、小型地质灾害几乎遍布全境。很多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灾害发生时往往防不胜防。2014年汛期,我省就出现了两轮全省区域的强降雨,多县市创下了历史纪录,给防灾减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从去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5起,直接财产损失154.2万元。其基本特点是:灾害发生区域以黄土高原高易发区的城乡接合部和工矿临时生活生产区居多;因灾伤亡人员以农民工和城中村居民居多;灾害发生时间以冰雪融冻期和汛期居多。  

    2014年底的排查数据显示,我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084处。2015年,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省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但是由于夏季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之复杂的黄土高原山地地形特征,局地降水、大风、冰雹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概率仍然较大。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交通运输、地震、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等部门地质灾害趋势会商结果,2015年,全省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的总体格局不变,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省内11市均有分布,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偏多,黄土区吕梁、临汾、忻州等地是高发区和防治重点区域。  

    二、隐患点五成以上在黄土区,时刻准备抢大险救大灾应大急  

    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山西,地质条件复杂,再加上近年来采矿、修路、城建等人为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防治不容忽视。今年5月接连发生的4起地质灾害,特别是5月19日临县兔坂镇移民新村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造成了7死2伤,损毁房屋33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更是敲响了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的警钟。  

    今年地灾防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从农村地质环境来看,省内地形高差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多数农村村落依黄土高原坡地或依崖掘窑,或削坡平地顺势起屋,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带来众多地质灾害隐患。全省50%以上隐患点在黄土地区,85%以上因灾伤亡在黄土地区。根据预测,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岢岚、兴县、临县、离石、中阳、汾阳、孝义、交口、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蒲县、汾西、乡宁、霍州、介休等县(市、区),是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地区。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采矿活动十分频繁,采空区、采煤沉陷区成为威胁人居安全的最大区域。目前,全省矿山采空区面积已达500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全省矿山开采破坏2868个村庄,因矿致灾造成受破坏村庄31183眼水井干枯、9981处泉水断流,饮水困难人数达131.6万人。近期,煤矿和非煤矿山都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但是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还存在排土场随意堆放等问题。这样,一旦遇到大雨就会顺着沟谷冲到下游,形成泥石流。  

    从工程建设看,城市扩容、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厂矿扩建等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挖方填方、取土弃土等都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近年来全省各地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城乡人口集聚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交通沿线、高陡边坡、山区削坡填沟建房区,各类矿山工业场地、尾矿库区,受泥石流威胁的单位、施工工地、临时建筑,地处高易发区的油气输送管线等高危隐患点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从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来看,雨势大、灾情险、威胁重的隐患点在降雨过后,由于土壤含水量增加,部分灾害体可能发生移位、变形,是实地巡查的重点区域。  

    三、形势严峻基础薄弱,群策群防最大限度减少地灾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也是生命工程。省委、省政府多次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搞好协同配合,确保不发生大的地质灾害;强调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力度,提高预警准确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的防治,力争把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是防灾减灾。2015年前半年,我省已经开展了3轮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进行了56次4000人次应急演练、106批次防灾减灾培训,发出了4次预警9万条点对点短信,正在开展50个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涉及4000农户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以及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在防治过程中,能够通过小额资金投入、小规模工程治理消除灾害的隐患点,尽快采取工程措施排险除灾;对能够纳入避让搬迁工程的,列入搬迁计划,尽快搬离受威胁区域;对无法通过治理搬迁消除威胁的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全省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运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控。       

    在高危区域和高危时段,应急分队和防治专家驻片值守,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将封闭危险区、划定红线区,坚决撤离受威胁人员。但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四缺”:一是缺人员,基层市县防治人员队伍比较薄弱,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防治工作需要;二是缺机构,有的市级没有成立地质灾害监测机构,有的市缺乏地勘单位的技术支撑,有的县级没有专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三是缺经费,许多县没有列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一线监测人员没有落实监测补助;四是缺技术,监测人员缺乏必需的设备装备,不掌握基本的监测手段,隐患点没有落实专门的监测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还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避险的对象还不能精准定位,避险的时机还难以准确把握,不能通过勘查等手段彻底查清隐患状况,准确把握灾情发生时的临界值。2014年9月19日,临汾市乡宁县西坡镇畹坪村6户35名群众在山体滑坡前16小时安全撤离,即是群众及时发现并上报后启动应急预案避免的一次灾情。  

    今年主汛期已经来临,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动员、群众参与,做好隐患排查,搞好防治演练,群策群防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