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振兴还需破解“围城效应”

10.10.2015  17:41


  流动舞台车往村里一停,三三两两围过来的村民一会儿就达数百人;经典剧目在城市剧场演出,低价票常常会被抢购一空。这是我国很多地方的戏曲演出现状,不少家长还希望学校开设戏曲课,让孩子们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部分文艺院团负责人却在为人才流失乃至“无人可进”发愁。

  演员陈宝华——3个孩子无一继承他的事业

  对于大平调演员陈宝华而言,3个孩子无一继承他的事业,大概是他这辈子的遗憾之一。“孩子们嫌挣得少,说出去随便找份工作也比在剧团唱戏强。”今年50岁的陈宝华,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的主力演员,同时兼任该中心业务主任。

大平调至今有500多年历史,艺术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流行于鲁西南、苏北、豫东等地,是菏泽市8个地方剧种之一。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坐落在牡丹区的一座老楼里,白底黑字的牌子挂在老楼下面民居的墙上。如果不经当地人指点,找到这块牌子非常困难。9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老楼4层的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排练厅,十几名演员正在排练大平调传统剧目《大登殿》,这是该中心接下来送戏下乡的节目。

  已经入秋,但一上午的排练还是让陈宝华出了一身汗。坐在椅子上,陈宝华讲着自己的履历:小时在村里“窝班”(类似农村戏校)学唱大平调,后跟着戏班子到处唱戏。1992年,在戏曲发展低迷的时刻,菏泽市大平调剧团(牡丹区大平调传承保护中心前身)演员流失严重,陈宝华被调入剧团。此后很长时间,陈宝华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但是“一年发半年工资”,合每月1000元。

  情况在2012年开始有了好转迹象。当年,菏泽市出台《关于全市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实施意见》,大幅提高对戏曲事业的财政投入。《意见》明确,县区财政按现有在职在编人员平均每人每年不少于4万元(包含工资、社会保险、公用经费)核拨经费,并建立正常增资机制,依据公益事业单位年增资比例逐年增加。

  如今,常年在乡村送戏的陈宝华,工资每月最高能拿到2900元,这在当地算中等工资水平。他说:“现在能发全年工资了,送戏苦点累点也愿意干。

  院团长刘晖、蒋庆鹏——呼吁给予人才引进政策支持

  9月25日上午,坐落在济南市文化东路的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小剧场内,3名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在排演柳子戏《红罗记》选段。他们是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与山东省柳子剧团合作开办的柳子戏专业学员,已在此学习5年。“现在孩子们上台演出没有问题,只是缺少锻炼的机会。”与几名同行一道负责教孩子们的柳子戏传承人李松云说。

  李松云也有自己的忧虑。这批柳子戏专业学生2010年进学校,学制6年,2016年即将毕业,但出路仍是问题。“柳子戏学起来非常难,如果学了6年没有出路,学生们会闹情绪,我们也会觉得非常可惜。”李松云说。

  山东省柳子剧团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柳子戏表演院团。尽管学生们盼望进入山东省柳子剧团,院团也希望留下这批人才,但情况并不乐观。“按照国家政策,‘十二五’期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只减不增,我们剧团也在2014年削减了编制。”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刘晖表示,目前剧团只剩两个编制名额,只能对学生择优录取。“剧团培养人才一般是10年一个周期,1987年、1999年山东省柳子剧团分别进了两批,现在是中坚力量。但如果再不进人,再过10年柳子戏的舞台就不好说了。”刘晖说,长远来看,柳子戏目前面临人员断档危机,他们拟向上级部门反映,采取自聘或其他方式留下部分青年演员。

  相似情况也出现在山东省吕剧院。2008年和2009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与山东省吕剧院共同开设吕剧专业,招收两批学生,学制5年。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考入其他文艺院团或自谋生路,33人留在山东省吕剧院作为学员。但现实是,山东省吕剧院目前只有20多个空编,这意味着一部分学员极有可能会流失。

  “我们打算在2017年招收这批学员,但根据以往情况,有关部门不会批复同意将编制招满,其他学员,我们打算通过自聘方式留下。”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说,如果留不住,他们极有可能不再从事这一行当,非常可惜,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政策上对文艺院团引进人才方面给予具体倾斜政策。

  戏迷王秀福、王奉美——一年看10场戏远远不够

  今年7月,由商业机构运作的《十艺济南·泉声曲韵》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举办。居住在济南市青年东路某小区的王秀福、王奉美老夫妇,在电视上看到演出广告后花了1300元买票,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车去看了那场演出。这对老夫妇告诉记者,来济南和孩子居住一年多时间,他们看了近10场戏,但还是错过了很多高质量的演出。“在哪里演我们也不知道,宣传方面还得再加强。”王秀福说。

  不光是老人,伴随戏曲进校园工程的开展,很多孩子对戏曲也表现出浓厚兴趣。2009年起,济南市教育局将京剧进校园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范畴,与济南市文广新局联合启动“京剧进校园”工程。几年来,仅济南市京剧院就深入泉城31所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程,累计达1200多个课时,京剧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对文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墙内开花墙外香。记者在山东部分地区走访发现,尽管社会各界对戏曲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戏曲院团本身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理顺。观众对梨园振兴满怀期待,戏曲演员本身却因为社会保障不力等原因摆脱不掉跳槽念头,这不利于良好戏曲生态环境的培育。有专家表示,唯有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才能破解地方戏振兴的“围城效应”,更好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