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太原在创新中蝶变 科技创新助力“太原智造”

02.12.2020  07:3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要说太原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幸福新姿态,那必然是科技创新带来全新动能的转型进程。回望过去五年,一朵又一朵的科技创新之花在我市竞相绽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更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抉择。连日来,记者深入园企,零距离感受我市科技的跃升姿态,体会创新的澎湃脉动。

   太原制造在创新中蝶变

  吃过手撕牛肉,见过手撕钢吗?在近几年的山西双创周展会上,“手撕钢”频频亮相,引来“啧啧”赞叹。这个世界顶级产品厚度仅有0.02mm,只有一张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论克卖的,几乎和同等面积的百元人民币等值。

  “不光厚度是0.02mm,宽度还要达到600mm,我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宽幅软态不锈钢精密箔材产品的企业。”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工作人员廖席称,这种钢材薄到用手轻轻就能撕开,但硬度非常高,他现场给记者展示了手撕钢材。只见他把一张A4大小的钢材拿在手里,如同撕纸一般,轻轻撕开,整个过程只有几秒。

  如此高端的“手撕钢”技术以前一直被德国、日本等国家垄断。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太钢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不断研究,经过711次试验后,才从4万多种轧辊的排列组合中找出了能轧出手撕钢的方法。

  今年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但“掌握核心科技”的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却凭借超薄“手撕钢”实现“逆势飞扬”,不仅稳定住产能,而且还在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论“”卖的手撕钢一单就签了12吨。

  太原智造在创新中点亮

  企业活力的背后,是我市创新的动力。隆冬时节,太原中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长城(山西)“智能云”工厂内,在整机生产线上,清点、安装、调节精密度……灵活的机械手正在忙碌的工作中。山西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介绍,作为智能组包线上的主力,这一机械手是目前国内精度较高的机械手。“它直接保障了机器的成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组包生产线是“智能云”工厂速度的代表之一:生产一台电脑最快仅需18秒。“自产品下线以来,厂区的台式机生产数量已近万台,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和调整,组装包装生产线年产能预计可以达到100万台。我们的SMT生产线拥有业界领先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能够加工小到手机主板,大到服务器主板的多种集成电路板。”杨华说。2019年7月15日,中国长城科技集团与太原市签订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智能云’工厂集智能园、智慧园、数字园、创新园于一体,涵盖计算机零部件及整机研发制造、软硬件产品研发适配以及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等产业。”杨华称,“智能云”工厂凝聚本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形成地方、院校、央企三方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架构,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创新平台。

  看得出,我市的智造企业在创新中获得了更大的张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名片"

  智能电液转辙机,太原造!笔尖上的笔尖钢,太原造!首台国产径锻机,太原造!激光-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中心落户太原,锑化物第四代半导体(山西)研究院落户太原,辰兴高科·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太原,大地紫晶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光存储产业园项目落户太原……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张“新名片”。

  数据显示,2017年,太原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72.2亿元,2018年89.5亿元,2019年84.2亿元。随着科创资金的持续投入,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新材料、3D打印材料、工业机器人、多用途无人机、太阳能电池、生物医药、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科技创新积聚的新动能正在太原南北两侧熠熠生辉。在龙城北部,中北大学、太钢、不锈钢园区、阳曲产业园联手发展,一批以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为特色的园区活力绽放;看龙城南部,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的潇河产业园区是综改示范区的主力军,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先导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也在迅速扩大。目前已有三家企业在我市布局国产电脑生产基地,我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已经跃升至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十三五”期间,我市的“新名片”已彰显出强大的磁力。要发展,必须抓创新;抓创新,必须争一流。为了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的科技创新永不止步,五年如此,十年如此,数十年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