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爱国教育基地 美丽乡村=====西峪

01.06.2016  07:06

      西峪村位于三都乡南部,是一个农业大村,革命老区,总人口686人,303户,耕地总面积为1315.18亩,劳动力有387人。由于村内没有经济实体,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已占劳动力的三分之一,有145人,党员42人。

 

 

 

 

      抗战时期,西峪是出了名的抗日模范村,日伪军曾在这里制造了震惊华北的西峪惨案。
滔滔西河水,是西峪人民饱蘸着血和泪的控诉。
      巍巍井垴山,是西峪人民在敌人淫威面前不屈的象征。
      西峪村在昔阳县城东南15公里处,居昔(阳)皋(落)公路要冲。抗日战争时期,西峪村群众顽强斗争,坚决抗敌,拒不“维持”敌人,成为昔阳县对敌斗争模范村,也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和不安。
      “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10月26日,侵华日军攻陷娘子关,随后向昔阳进犯。同年11月2日,国民党阎锡山政府弃城而逃,昔阳沦陷。抗战时期的西峪,有200余户人家,800多口人。1938年组建党支部,先后发展13名党员,成立了工会、农会等抗日组织。越是形势严峻,西峪村群众的斗志越是高涨,受到边区政府的奖励,也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0年11月18日天将破晓,忙于晚秋的青壮年刚刚荷镰挑担出了村,而多数人还在沉睡中,驻昔阳日军宪兵队长清水利一亲率驻昔阳城和三都据点的日伪军及青岩头村的“棒棒队”,共300余人包围了西峪村,制造了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西峪惨案,一次屠杀386人。
      1977年,秦基伟首长来西峪视察,决定修建烈士纪念塔,同年八月,开国元帅叶剑英为正在修建的纪念塔题词“西峪惨案烈士纪念塔”,并被上级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有20多名国内领导人亲临西峪村,瞻仰凭吊西峪惨案烈士纪念塔,关心西峪百姓,关注西峪发展。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峪村委的领导班子已经研究讨论了许多次,而且征得大部分村民同意,目前已达成一致意见:依照西峪村的特色,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地方空气新鲜,无任何污染源,且耕地面积连片,建立一个有机生态园,面积为600亩,主要种植小杂粮。并且聘请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大面积现代化农业种植。而且已与县农业局达成产品收购意向。

 

 

 

      西峪百姓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勤劳勇敢,思想先进,热情好客,文化底蕴深厚。社会治安稳定。在大力改善环境面貌和土地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资源,大打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树立西峪美好形象,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创建昔阳美丽乡村。

 

 


      近几年,在村主任刘春兰的带领下,两委会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首先挖掘和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峪惨案》纪念馆,纪念碑,并成功搬上影视,让后人勿忘历史,缅怀先烈。让全国了解西峪光荣历史。

 

 

     

 

 

 

      其次西峪村围绕县委提出的“六个一”工程,以全心全意节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为目标,历时10个月新建以国防爱国教育展览馆、村委办公室、大众食堂、卫生室、老年日间照料活动中心为一体的便民养老民心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130万,上级拨款50万,自筹资金80万,并购置了各种器材和所需物资,总面积为4900平米,建筑面积720平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就医、就餐、健身、娱乐,更重要的是告慰英灵,教育后人。

 

 

 


   

 

 

 

     

      刘主任带领村两委,高瞻远瞩,团结奋斗,率先垂范,每天战斗在第一线,在没有任何收入的前提下,跑资金,精计划,既保质量又需要节约,精打细算,把惠民工程比如:硬化街道,兴修公厕、垃圾池、道路绿化美化,修筑烈士纪念碑亭附属工程,广场公园等做得井井有条,扎实高效。在土地种植业和经济作物方面,村两委积极探索,广开门路,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相信,在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西峪村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成为昔阳山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张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