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破解难题

07.03.2016  11:07
因地制宜 破解难题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来源: paper.ce.cn

  3月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重庆市代表团:站上转型升级高地

  3月6日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吸引了上百位中外媒体记者参加。媒体对重庆的兴趣来自于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5年,重庆GDP达到1.57万亿元,比“十二五”初期增长约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工业在其中表现尤为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8.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5%。如此亮眼的表现从何而来?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新型工业化,‘重庆经验’是什么”的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一是集群效应,二是着眼未来。“在集群方面,我们让每一个重要产品的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并汇集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效应体现在物流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比如最初生产一台电脑,运输成本30多元,现在由于80%零部件本地化,运输成本只有3元。”黄奇帆代表表示,“另一方面,从2014年开始,重庆开始大力发展包括液晶面板、互联网、机器人等在内的10大战略新兴产业,而且产品都面向全球市场”。

  据介绍,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新作为将成为重庆在新常态下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的破题之举。重庆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继续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站上转型升级的西部高地。 文/本报记者 陈 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补齐短板蓄势待发

  3月6日上午8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宁夏代表团开放日活动开始。这两年,宁夏不仅拥有了枸杞、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等闻名中外的“名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产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让不少记者印象深刻。

  宁夏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如何发挥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作用,精准扶贫西海固建设等,成为媒体最关注的话题。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国第一个发言,他说,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大对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及民族地区给予教育、医疗、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我觉得,总理讲话中贴老百姓心窝子的话越来越多。”张仙蕊代表告诉记者。“为处置‘僵尸企业’,安排职工分流,中央财政将支付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为保证这些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张仙蕊代表建议,国家在强化监管方面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代表在发言中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区,宁夏应增强忧患意识,不断补齐自我发展的短板,锐意改革,勇于担当,积极做到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文/本报记者 许 凌

  黑龙江省代表团: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

  3月6日是黑龙江团组开放日,近百家中外媒体聚集一堂,分别就黑龙江深化改革等内容提问。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龙煤集团改革的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回答说,国企改革问题很重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龙煤改革。

  陆昊代表侃侃应答:“我看社会舆论更关心龙煤改革问题,应当说政府在大力支持、推动龙煤改革。2013年,作为央企下放到省里的龙煤集团员工由25.4万人调减到22.4万人。当时已减3万人的龙煤,每生产万吨煤用工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万吨煤用工15人,高出3倍以上,而在东北比沈煤和吉煤平均用工23人还高很多,龙煤生产万吨煤用工高达48人。这样高成本低生产率不改革怎么行,龙煤怎么活过去?龙煤在煤炭市场好的黄金十年积累了资本,但被大量的富余人员消化掉了,加上内部管理粗放,又没有及时改革转型,到今天遇到煤炭市场量价齐跌,背上沉重包袱,亏损负债严重的龙煤集团是东北老国企典型代表。

  陆昊代表表示,这个时候需要政府痛下决心支持龙煤改革。我们大力度一次就组织分流49%人员;一次性盘活20多亿元资产。特别是利用龙煤现有150多万亩林地及耕地,将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对此,政府帮助龙煤组织化配置分流人员,去年9月分流人员22500人,龙煤改革重要一步就是组织化分流富余人员。政府要坚持强化以企业为主体改革,帮助龙煤转型升级,改革内部经营,清欠应收账款,创造发展环境。

  陆昊代表坦言,坚决支持龙煤改革最基本的理由是,省内市场需求大于龙煤产量,龙煤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控制能力都是宝贵财富,问题是人力资源错配和井上管理问题突出,相信龙煤通过改革转型,一定能走出困境。

  陆昊代表最后对记者说,像龙煤这样包袱沉重的国企,需要市场和政府双向发力推动改革。除此之外,黑龙江国企中央企占一半以上,央企技术和实力非常令人尊敬,但是存在体制束缚等问题,尤其需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省里要主动参与、协同央企改革,形成合力,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 文/本报记者 倪伟龄

  湖北省代表团:长江经济带要建设也要“留白

  在3月6日的湖北代表团记者开放日上,代表们围绕长江水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问题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每年注入长江的污水有300亿吨至400亿吨,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排入长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达了对长江水安全的担忧。辜胜阻代表认为,治理水污染,要明方向、抓源头、改体制、建机制、严治理、强保障。一是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二是体制必须要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湖北省正在制定长江经济带的规划编制工作,要做好水文章,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还要改变思路,过去抓经济工作时习惯“做加法”,现在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我们要‘留白’。”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表示,“留白”指的是把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保护好、暂不开发。“但留白不是消极无为,而是注重长远的积极有为。”王晓东代表强调,整合岸线资源的思路是盘活存量与严控增量并重、减少数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同时,打破地理分割、打破行业壁垒,鼓励企业释放岸线和港口资源,支持相关企业兼并重组。 文/本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 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