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农村路”  带动农村脱贫致富 □  阳泉市交通运输局

09.09.2016  09:36

阳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条件、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被农民群众称为“三农”“金钥匙”和脱贫致富“加速器”。特别是农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对推动阳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阳泉市公路总里程达5653.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4957.6公里,占总里程的87.7%。全市路网密度123.72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全省前列。2009年阳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
  (二)建设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民行路难。“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35.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82.9公里,新增农村公路里程28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43座2984延米,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6.4公里,保持和创建农村公路文明路108条665.8公里,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22.6%,96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通水泥(油)路、街巷硬化全覆盖,结束了农民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二是做大了区域经济。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先后投资15.4亿元,完成了建设里程50公里的龙川工业园区路、张庄新型工业园区路、宋家庄工业园区路和王家庄工业园区路、盂县西烟产业园区、郊区冀东水泥专线建设。仅张庄新型工业园区和龙川王家庄现代工业产业园,已进驻35家企业,成为承载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为推进城郊一体化发展,各县(区)制定并完善了交通发展五年规划,2011年开始实施了平定西外环、广阳路、盂县藏山外环路、迎宾大道、郊区李荫路互通改造、连大线公路改造以及漾泉大道一期工程建设。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城市主干道的建设连通了城乡,扩大了城镇空间。
  四是推进了路网服务功能提升。2011年以来,阳泉市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在“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方面用实劲、下真功。到2015年底,全市农村客运站点达到949个,客运线路达到174条,客运班车达到573辆,100 %的乡(镇)86 %的行政村通了客运班车。
  二、“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工作主要做法
  回顾“十二五”以来农村公路发展的实践和探索,阳泉市把“四好农村路、服务奔小康”作为农村公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领导带动、政策拉动、管养联动,专群互动、典型促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带动,层层落实建设任务。

十二五”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农村公路建设推进会,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和工作措施,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传导压力、限时完成。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制定了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具体目标。实行挂牌监督,建立考核制度和督查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政策拉动,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近年来,阳泉市在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克服地方财力紧张的困难,千方百计保证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尽快拨付到位。同时,采取“财政挤一点、社会集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想方设法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共建”工作格局。平定县委、县政府为尽快改变交通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路建设,筹措资金7.06亿元,建成西外环、广阳路工程。郊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区政府财政每年列支150万元用于行政村通公交全覆盖的资金补助,保证了公交的正常运行。
  (三)管养联动,完善公路养护机制。
  以管好农村公路为切入点,创新手段、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一是健全路政管理体系,应用GPS系统,实现公路巡查全监控。二是加大公路巡查力度,保证巡查时间,巡查质量和巡查效果,特别是组织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对临水临崖、事故频发路段进行安全隐患的重点排查。三是创新思路,按照联合执法、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的总体思路,对行驶在农村公路上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了专项治理。四是对农村公路重点路段设置宣传警示牌、责任部门、举报电话,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形成强大路政管理执法氛围。五是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各县(区)路政所打造一至两条农村公路作为示范路进行推广,并及时总结经验。六是着力推进群众监督、共同参与的合力攻坚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将公路管理延伸到农村事务管理和村规民约中,让群众成为公路管理的拥护者和参与者,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四)专群互动,织密公路管护网络。
  阳泉市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原则,全面落实了农村县、乡、村三级公路政府领导责任和县级政府以及乡(镇)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并健全了养护工作机制。全市3个县(区)都建有公路管理机构,32个乡(镇)全部设有公路管理站,并拥有41支养护队,2个固定场地养护道班,专兼职养护人员达2675人。在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中,围绕“养护管理年”和“管理提升年”活动,抓管理、促养护,创建美化文明标准示范路,创建示范县、示范乡(镇),不断提升了农村公路桥涵养护水平,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县(区)政府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每年列入财政预算,并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村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80.8%以上。盂县以“绿色、环保、生态、和谐”为切入点,采取日常性保养、及时性维修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县乡公路干线化养护、“春秋季路况整治”竞赛和创建“文明示范路”活动,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目标,围墙、边沟、绿化“三位一体”建设,示范区路容路貌焕然一新,成为展示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窗口。
  另外,阳泉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投资130万元,与北京信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阳泉市农村公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全市农村公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目前该平台项目已通过验收,已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并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2016年全国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最具价值应用奖。
  (五)典型促动,构建城乡客运体系。
  为切实解决农民乘车出行难的问题,阳泉市以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摸索经验,以点带面,积极完善城市、城乡、乡村三级道路客运网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在客运量大、距离较近的毗邻地区间借鉴城市公交的运营服务方式,对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乡(镇)村公交出行。阳泉市郊区加快完善了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全区8个乡镇已全部实现了通客车,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具备条件通客车的行政村达到98.4%。平定县制定了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3336”规划,实现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的“村村通”全覆盖,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乘车难的问题,老年人、残疾人和现役军人免费乘车。
  三、“十三五”农村公路发展打算
  “十三五”阳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好实现农村奔小康、建设宜居新农村先行官。
  (一)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已制定的《阳泉市交通运输局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县乡公路新改建工程、完善提质工程、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统筹安排,严格公路建设基本程序,严格工程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二)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监督检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情况,全面落实县、乡、村主体责任,真正实现有路必养。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强化监督考核,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典型引路、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重点研究探索破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涉及的资金、人员、技术难题以及农村公路养护道班布局和建设;继续开展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年”或“提升年”活动,开展文明路的创建,持之以恒的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
  (六)全面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积极开展《阳泉市农村公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真正使其功能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