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杰:供给侧改革要把企业的“墙”打开

07.03.2016  18:20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第一次写进总理工作报告。供给侧改革更成为今年两会上的高频词和热门话题。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同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因而如何看待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周云杰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造有效供给,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开企业的“”,连通全球资源。

   谈供给侧改革:核心是创造有效供给

  周云杰表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有效供给,说到底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说就是,你是生产库存还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一直致力于颠覆和重塑行业的海尔为此的实践就是通过互联工厂直连用户,从过去的大规模制造变为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将用户需求整合到一起,让用户参与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并且将设计、研发、制造等供应商资源也整合到平台上,能够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周云杰认为,如果不转变思维,去库存、去产能是实现不了的。他强调,不能等出了问题之后再看产能过剩的问题,一定要倒过去看产能为什么过剩。但是过去包括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行业盲目上规模、盲目立项、重复投资的问题,因此他认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前端就要进行良好的规划。

  “你不能把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研究需要受众。你怎么去库存?它一定会有沉淀,这种沉淀就是损失,在产品上市之前就应该有定位、有消费者。所以要做到产品在研发之前就有用户,产品在制造之前就有订单。

  周云杰坦言,供给侧改革会上一个非常大的台阶,这本身也是一个很痛苦的变革过程,没有变革是不可能走到这一步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生产线上每一台产品都是有主的,这个供给侧改革就非常成功。

  对于供给侧改革,周云杰还有一点与一般企业的理解不同,“除了产品端供给侧改革,还要有资源端供给侧改革。”周云杰表示。为了将资源整合的效率最大化,海尔拆掉企业的墙,“把海尔的墙打开,和全球连在一起”,让“世界就是我们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海尔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一个突出的成果就是海尔已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创业平台,通过大企业内部创业和创新带动全社会就业,目前海尔创业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达100多万个。

  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周云杰还提出要用痛点思维推动创新。什么是痛点思维?周云杰给出的回答是,围绕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是创新,用新技术、新材料来解决用户的痛点,从而促进销售。

  在周云杰看来,现在更多的是要培养用户的习惯。目前海尔在做“互联工厂+智联用户”,核心是连接两端。一端连着用户,用户可以参与设计,用户参加设计的过程中,把资源方、设计方、技术提供方、专利提供方连在一起,然后创造一个新产品、新需求。另一端是把产品从过去的物理件变成连接件,也就是从家用电器变成网器,产品本身可以和用户交互。

   议案关注B2B跨境电商和净水行业

  去年“两会”周云杰关于跨境电商的议案引起了社会讨论,此次周云杰的第一个议案仍是涉及跨境电商的。周云杰表示,他希望能从政策和法律的顶层设计切入,全方位支持B2B类跨境电商平台,促进“互联网+大外贸”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比如针对跨境电商平台的权责不明确问题,周云杰建议明确平台与经营主体的问责制度,谁受益谁承担法律责任,平台应该承担责任,但不是主要的收益人,不应该承担无限责任。据了解,海尔目前搭建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跨境电商服务,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这种模式也获得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肯定。

  周云杰的第二个议案涉及人民群众广泛关心的净水行业。周云杰认为净水行业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统一强制标准,行业竞争无序;二是水批件审批周期长,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为此,他建议规范行业标准,提高进入门槛,鼓励技术创新,发展节水节能型的产品。同时他还建议优化净水行业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让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快速到这个市场上面来。

   海尔进入转型第二阶段:小微自演进升级

  对于海尔目前的转型问题,周云杰坦言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他援引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转型创新就像跳山崖,必须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否则就会被摔死。目前海尔的转型主要包含两方面,产品层面,则从电器变成网器,网器和用户相连甚至交互,以用户资源倒逼产品迭代。企业层面,从制造产品的企业转型为孵化创客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化全流程驱动小微转型升级。

  周云杰表示,当前全社会的初创企业成功几率并不高,“从天使轮开始到IPO可能只有千分之一”,但海尔创业平台上的创业成功率则高很多。海尔创业平台能够提供小企业不具备的战略协同能力,将平台上的制造、物流、分销等能力整合成生态系统,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海尔还搭建起共享平台,将财务、人力等基础服务变成信息化服务,让小企业降低成本、少走弯路。正因此,海尔平台上已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已有22个小微引入风投,有12个小微估值过亿。

  在问及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最新进展时,周云杰表示第一阶段战略和组织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海尔已从封闭的科层企业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平台,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小微企业的自演进升级,即小微升级为互联网企业,创造行业差异化引领模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周云杰表示尽管外部经济压力较大,但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看企业能不能踏准时代的节拍。“国家的‘双创’和‘供给侧’改革政策方向和路径清晰,对企业来讲关键还是要非常清醒地看到外部环境压力,同时做好自己创新转型的准备。”(何珊)

责任编辑: 温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