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文化纪事

08.06.2016  21:55


  在吕梁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中,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是当之无愧的新兴增长点。如何把红色旅游中精神的力量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使无形的精神化为有形的产品,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加强红色旅游业景点建设

  据专业旅行社调查发现,参加红色旅游的对象,主要包括四个群体: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活动参加者;二是追寻历史足迹的怀旧者;三是年轻的历史体验者;四是希望解读中国革命历史之秘的旅游者。这些参观者来到红色景点之后,会感受革命情怀的熏陶,接受红色教育。这便是红色旅游最突出的、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同时红色旅游的高峰期,往往又伴随着节庆活动和重大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因此,在管理经营上,就要努力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充分调动旅游产业发展各个要素,更要把红色旅游当做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争取双重效益。

  扬长避短重特色,打造品牌出效应。一个景区要打出品牌效应,除了现有的红色资源外,还应包括特殊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就具体景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搞建筑,而是下大力气做好历史文物的发掘、收集、保护和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等硬件建设在设计上要尽可能与参观内容、旅游环境相协调,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软件建设上也要力争形成特色,尤其要加大对景区工作人员、特别是景区讲解员的培训力度。

  红色与绿色相结合,文化链与产业链相对接。一个孤立的红色景区,如果不能搭建起与其配套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氛围,就无法产生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坚持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紧密结合,红色资源与其他文化产品配套发展的模式,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多种旅游项目互补,以及文艺演出、影视、出版、小商品市场等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链。

  加大红色文化投入,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红色资源密集地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有些地区至今仍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加大对基层红色景区景点的直接投入。对于那些目前仍被居民、农户占用的红色资源,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产权纠纷,尽快收回,免遭破坏。

  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

  目前吕梁市正在依托吕梁特有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吕梁红色革命传统游特色品牌。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大了红色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没施。

  通过努力,吕梁市积极争取省文物局400万元用于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维修;兴县政府4000万元用于蔡家崖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的保护和维修;交口县投资19亿元建设东征文化广场,投资12万元编制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维修方案。临县启动“中央后委纪念馆”项目修建工程,投资4600万元,运用图片、实景模型、沙盘模型等现代展示手段,打造全省一流的革命圣地和红色旅游地。

  石楼县投资180万元建设黄河第一湾观景台,征地20亩在留村建设红军东征实景文化园。文水对刘胡兰纪念馆进行环境整治绿化工程,绿化工程40500平方米。兴县以“两馆一园”为依托,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相关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历史风貌修缮工程,新建、修复面积6800平方米;建设东会凤凰岭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建设全长284公里的“四·八”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公路。

  为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品,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协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加大收集整埋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力度,在《历史的丰碑》一书中加以收录。交口县重塑“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在县城东征文化广场竖立红军东征巨型雕塑。临县制作《中央后委在临县》七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来源:吕梁日报)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