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30名烹饪专业学生服务阅兵伙食百余天

10.09.2015  12:32

        从5月20日到9月6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前后百余天时间里,联合军乐团等进驻北京昌平区一处“阅兵村”,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在这里,为他们精心准备伙食的,除了经验丰富的大厨,还有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30名烹饪专业在校生。9月8日,记者见到了圆满完成任务归来的学生们,听他们讲述服务阅兵伙食的故事。

        选学生服务阅兵伙食,全国首例

        “能为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做一点贡献,我觉得非常难得、非常荣幸,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实践教学好机会。”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任原生介绍,早在4月下旬,学校就接到了有关方面的邀请通知,从该校选拔一批学生赴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后勤保障,协助做好伙食服务。

        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由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太原市慈善总会主管,是慈善公益性全日制职业技工学校,设有酒店管理、中式烹饪等专业。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教材费、生活费、住宿费、公寓用品费等全免。所免费用由太原市慈善总会面向社会筹集解决。“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任原生说,因为从学校挑选在校学生参与此项工作,这在全国尚是首次。太原市慈善总会、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我们抽调专人,从学校中式烹饪专业的学生中,一个一个细细筛选。”筛选标准十分严格,要注重六个方面:政治素养、专业技能、遵纪守法、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和道德礼仪。最终,30名学生被选定。

        包子大小均匀至少18个褶

        5月20日,任原生带队,把这30名学生送到北京市昌平区一处“阅兵村”。在“阅兵村”,联合军乐团等正在进行阅前训练。“我们的任务是为这些训练人员做饭。”18岁的许波,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中式烹饪专业一年级学生,刚去的时候,他压力“山”大。“毕竟我在烹饪行业里,是个‘新兵’,实战经验太少了。”许波说。

        不过,联合军乐团食堂工作人员给了他们7天的适应期。在这几天时间里,许波和其他29名学生,慢慢熟悉军营节奏,了解军队文化,观摩军营伙食做法。有同学新奇地拍照,但很快手机被统一收起来保管了。晚上,他们被安排在专门宿舍休息,房间的床是新的,还装有空调。

        “‘阅兵村’还有一道职业技能考核程序。”许波说,他们接受这次考核后,才被正式分配了具体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是帮厨,所以考核的内容有两项:切配、面点。”这些职业技能在学校都学过,但现场一考,还真得捏一把汗。比如切配,土豆丝不仅要快速切好,还要求切好的土豆丝如火柴棍般粗细;包子不仅要大小均匀,还要求至少18个褶。好在许波顺利通过了,他和另外2名同学正式上岗做切配员。

        3点半起床就有很多工作要做

        每天凌晨5点半,许波就醒了。迅速洗漱完后,6点,他便到岗了。西红柿、土豆、黄瓜……食堂里已整整齐齐备好要切的蔬菜,他穿好工作服,开始切配。“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一个动作:切。”他说,他们3名切配员要切配好100人的一日三餐,一开始速度跟不上,手脚也容易累,左手手指还被切伤。后来,在食堂师傅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掌握了切配小技巧,还懂得了分工合作,工作效率大增。“我比许波起得还要早,正常情况下3点半起床,4点钟到岗。”另一名同学董景慧,被分配在面点岗位,他表示,一大早起来,就有很多工作要做:和面、发糕等。和做好新鲜菜品一样,面点员必须保证训练人员能吃上新鲜的面点。这些面点包括:花卷、窝窝头、驴打滚、蛋糕、油酥饼、馒头等等。另外,还有的同学被安排在洗碗岗位。

        下午,一天的面点做完后,董景慧会被安排补一觉。而晚饭后,许波要做完刀具的消毒才能休息。比如,把刀和菜墩子放进开水煮,用酒精喷洒案板等。“不仅要保证训练人员吃好,更要保证他们吃得安全卫生。”许波说。

        后厨“作业”获大赞

        “30名学生表现都很出色。”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任原生高兴地说,9月6日,他再去北京接学生们时,“阅兵村”联合军乐团等受服务方对学生的工作特别提出表扬。“有一名学生,母亲去世,他强忍悲痛,只请了3天假,就又返回岗位。”

        学生们也觉得受益匪浅。“这是我们学习中式烹饪以来,第一次实践如此大工作量、如此严格的工作。”董景慧说,每次训练人员吃饭,都是对他们后厨“作业”的“批阅”,大家吃得香,说明他们后厨做得好。“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真的从来没有过。”同时,在职业技能上,多名同学都认为,有了很大的提高。

        “100多天,同住一个‘阅兵村’;9月3日,他们要上场了,我们也紧张、高兴,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董景慧说:“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而三尺灶台就是我的‘阅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