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人员分流心不散

21.04.2017  16:06

同煤集团:人员分流心不散

来到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同家梁矿的时候,矿里地面干净整洁,井架依然高高耸立,只是安静了许多,没有了熙熙攘攘的穿着井下工作服的工人,各个井口也被封上。

同家梁矿是同煤集团去产能关闭的第一批煤矿之一。2016年,同煤集团关闭了同家梁矿、北杏庄煤业和宏达煤业3座煤矿,化解产能375万吨,涉及转岗分流职工6026人。

按照山西省统一部署,同煤集团最初上报了17座煤矿,经过产能认定,确定关闭13座,1225万吨产能,涉及人员约1.4万人。”同煤集团副总工程师周建峰说。

同家梁矿是个老矿,也是个英模辈出的模范矿井。该矿始建于1938年,为日本侵略者侵占大同煤矿时开凿,1945年日本投降后,晋北矿务局接管,1949年2月回归人民的怀抱。在数十年的开采历史中,同家梁矿人才辈出、经验辈出,有创造全国手工掘巷最高纪录的“马连掘进小组”,有全国首个年产破百万吨的综采一队和全国妇女代表的“三八红旗电气班”,涌现出一大批像马六孩、连万禄、李满仓、毛阿毛、赵福清这样的全国知名的先进人物、劳模标兵。

同家梁矿资源枯竭,很早以前就尝试派职工外出务工。如今在塔山电厂二期皮带运输队工作的张孝喜,最初在同家梁矿运输工区工作。2008年,他和同伴第一批来到塔电一期务工,在新岗位上,张孝喜和工友们发吃苦耐劳、尽职尽责,赢得了电厂的肯定,也为同家梁矿职工后来分流到塔山电厂赢得了很高的“印象分”。2016年,同家梁矿关闭,塔电二期的输煤皮带管理工作也全部由同家梁矿的95名职工“承包”管理。

矿井关闭的时候,感觉比较复杂,茫然、怀念、空洞就是当时的心情。”贺伟说。贺伟1997年到同家梁矿工作,刚上班时搞机电,干了近9年,后来做了半年左右皮带工,再后来做皮带运输的安全工作。2016年10月18日,同家梁矿关闭后,贺伟和他的队组整体来到塔山电厂二期皮带运输队。在这儿,他成为皮带运输队的安全主管。

刚来的时候,感觉系统比较庞杂,设备比较多,要学的东西比较多。要接受这里的设备、环境,接受这里的管理,总得有一点儿时间去适应。不过整体感觉还不错,毕竟地面的工作环境比井下要好得多。”贺伟说,“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住处没有变化,每天有班车接送,收入上就少了点入坑补贴,其它不受影响。

同家梁矿关闭后,田建军到了同忻矿工作。在同家梁矿时,他是安监站副井组组长,到了同忻矿后,依然在副井做安全工作,依然是组长。“关闭矿井之前,就知道我们不会下岗,只是不知道到哪儿去,心里有些忐忑,但能接受。”他说。

同家梁矿关闭后,近2000人到了塔山电厂、塔山矿、同忻矿等单位工作,还有一部分职工在同家梁矿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矿井虽然关闭了,但矿上还有3300多户住户,三供一业(供暖、供电、供水和物业)还在继续,还需要用人。”丰廷盛说,“这些人都在,也能让分流到外面单位的人员安心。

去产能最核心的问题是,人往哪儿去,钱从哪儿来。”周建峰说,“国家拿出1000亿元,补贴钢铁、煤炭去产能企业。在山西省,按年均工资数核算,人均约5万元。这些钱根本不够安置这么多职工。

关于职工分流,还要得益于同煤集团逐渐发展起来的煤炭、电力、煤化工、煤机制造、金融等产业。

同煤集团‘十二五’规划调整得非常好,相关产业建起来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给职工分流减轻了相当大的负担,技术工岗位人员可以继续从业。‘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了11座千万吨矿井,这些都是新建井。新建井的建设、生产,都需要熟练的产业工人,这样,煤炭基础产业的工人可以直接分流到千万吨矿井去了。其他二线的、地面辅助人员,一方面,我们往外分流,如电厂、洗煤厂等。”周建峰说。

老国有煤炭企业都是“因煤而城”,关了矿,城还在,人还在。特别是国有老煤矿,不同于新企业,也不同于民营企业。多数矿井处于独立工矿区,配套有完善的生活区、“三供一业”等后勤设施,可以说每座矿都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市”。

一个矿就是一座城,职工家属都在那儿住,供水、供电、供气、物业都还没有移交社会,还得企业负责,矿井关闭后,后勤服务还需要用人。所以,我们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剩余职工可以在这个公司从事后勤服务工作,还可以对外承包楼台馆舍的管理等业务。”周建峰说。

今年同煤集团还要关闭3个矿,去产能370万吨,还将按照现有模式转岗分流一批员工,保证不让一名员工下岗。

有集团作后盾,职工个人的压力就不大,不管在哪儿工作,他们都是同煤集团的职工。”丰廷盛说。(孙宝福 洪浪 吴玲)

来源:同煤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