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肉羊饲养量突破85万只

31.08.2015  10:43

      本报讯 (记者 马占富)近年来,右玉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把发展绿色生态羔羊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实现园区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从养羊为过年,到养羊为挣钱,右玉农民发展养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作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优种肉羊繁育基地,右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打特色牌,走规模路,因地制宜,推进畜牧生产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产业化,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已突破85万只,养殖户达1.02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养羊业,人均增收3300元。
      如何由规模数量型向规模、质量、效益三者兼具的更高层次产业阶段发展?右玉县委和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走特色化和效益化的养羊产业发展路子。一个是创品牌,依靠右玉县绝佳的养羊环境和高档的羊肉品质,通过精深加工和包装,大打绿色羊肉金字招牌。2014年,重点建成3个1万平方米、5个5000平方米肉羊养殖园区,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专业的养殖园区120多家。并先后涌现出西口洋洋、玉羊公司等一批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就业,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开展大规模的肉羊品种改良工程。据统计,一是一只改良羊,在产肉方面,比未改良的,一年净增肉10斤左右,按羊肉市场价20元/斤计算,每只每年就是200元的增收。二是产仔多。过去的土羊每胎只能生一只羊羔,而改良后,最少两只,有的能产三到五只,平均能提高产羔率50%。综合肉、羔两项,改良后的肉羊,每只每年能为养殖户创造超过300元的收入增加。2015年,右玉县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力度,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依托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以万只以上养羊园区为重点,建设十大骨干养殖园区,力争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