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陵川县古郊乡东庙华村结对帮扶思考

29.08.2014  18:18

      根据市里安排,市财政局与陵川县古郊乡东庙华村结对帮扶已有三年,这期间我们多次到该村调查研究、访贫问寒、指导工作,做了一些推动脱贫致富、救急助困的工作,更多的是通过和农民群众的接触,体察了农村的实情,感受了老百姓的纯朴,也真正知道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再上东庙华,与该村干部群众座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心声,同时,梳理了自己三年来的下乡住村日记,就如何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不走样、如何在农村最大限度实现公平、如何才能从根上让农民脱贫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东庙华村人口少,居住散,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独特,但独特却没有发挥出优势,改变贫困

    东庙华村距陵川县城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公里,盘山水泥路14公里,处于王莽岭风景旅游区内,高速路未通之前,农民进县城,坐车得走3个多小时。村里户籍人口195人,常住人口130人,外出打工和陪子女就读是人口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全村共73户,分住在11自然村,有4个自然村都是一、两户人家。村里有耕地510余亩,林地、牧草地、山坡地等2万余亩,气候条件独特,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农业资源丰富。2010年以前,村民主要以种玉米、家庭养殖、零星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近半数是低保户,人均纯收入273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17元低1287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899元低3169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村里有党员12人,村“两委”干部5人,组织力量相当薄弱。

      二、带着市委结对帮扶的任务,怀着尽快帮老百姓致富的心情,我们做了许多努力,但与老百姓的期盼和我们期许的目标仍有距离

      对干部住村活动,我是极力拥护的,除了对活动的深刻认识外,年少时所记忆的干部下乡住村到户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那时的干部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好,是真正的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想起来都很感动。也正是这样的记忆,三年来,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带着机关干部到村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参加劳动、访贫问寒,和农民一道开辟致富门路。

      根据东庙华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生活现状,我们首先帮助村里制定发展规划。想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村民工资性收入”、“搞好农业开发,扩大村民经营性收入”、“科学理财,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帮助东庙华村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在具体帮扶中,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散养土鸡和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到2013年底,食用菌种植项目在原有100立方的基础上扩建到420立方,新建大棚10栋;散养土鸡新建鸡舍13间230平方米,散养土鸡2000多只;小规模养猪场一个,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鼓励发展养羊,年出栏300多头;种植中药材337亩。同时,积极协调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该村进行技术服务,在玉米的选种和种植,核桃、中药材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猪牛羊鸡的养殖和相关补贴政策等方面给村民答疑解惑,提供帮助。早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村上因贫失学、因病返贫、老弱病残得不到应有照顾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村里也无能为力。为此,我们局领导班子与特困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班子成员每年都要给结对家庭资助,解决了一些家庭的生活困难。还多次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冬衣送暖”、“送温暖”、“捐助贫困大学生”等活动,累计捐款33250元,衣物450余件,这些捐款、衣物让3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让生活困难的村民感受到了温暖。

      今昔对比,东庙华村整体面貌发生了一些改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同比增长47.4%,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50元,同比增长21.4%,这样的变化,令人欣慰,增强了我们帮扶的信心。

      三、摆脱贫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推动工作

      关键一:   地方全靠一官,支书主任必须站得正行的端。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这是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看似简单直白,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村干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本人,在农民心中有时候他就是党,其一言一行都关乎党的形象,关乎民心向背。2013年6月的一天,我到该村了解农村街道亮化工程情况,发现一个问题,在村干部家门前、村委会门前路灯在以前已安装的情况下又重复安装,而在一些偏远山庄的独家独户却没有安装,我当时不客气地给村干部指出来,并要求他们限期重新布局村里的路灯。我和他们说,路灯安在哪里看似小事,但它反映出党的惠民政策是不是落实了,决定老百姓对党的政策是拥护还是反对,路灯安不好,群众骂的是共产党,这不是小事情。后来,我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村里的人确实对他们安排路灯有看法,好在他们及时进行了纠正。我想,要把村里搞好,必须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要想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心里必须真正装着老百姓,不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能有私心杂念。

      关键二:老百姓看重的是眼前利益,我们必须因势利导。 商鞅变法的时候对秦孝公说,“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普通百姓受知识能力水平限制,看重的是眼前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因势利导,用眼前利益引导实现长远利益。第一次次去东庙华村的时候,发现该村耕地全部散落在山上,地里大部分种的是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农民反映没有什么效益,就是自种自吃,也有个别农户地里种连翘、黄芩等中药材,因为没有形成规模,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也不好。我们及时找了一些专家到村里考察论证,专家认为其气候环境比较适合种植连翘、黄芩等中药材。我们对已经种了中药村的农户,开展了技术指导与帮扶,当年天公作美,中药材产量高、价格高,种药材的农民实现了高收入,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我们和村干部商定趁热打铁,扩大中药村种植面积,村里负责协调搞技术、管理、销售,目前80%的农户都开始种植中药材。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食用菌种植、土鸡散养项目,还是搞中药材种植,都必须先让农民看到好处,这样才有利于推广扩大。

      关键三: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这句箴言通常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讲人要有自知之明,另一种是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一个人如此,一个地方也应如此,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分析透彻,不好高骛远,不妄之菲薄,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该村毗邻王莽岭和锡崖沟风景旅游区,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我们在帮东庙华村制定《规划》时,提出依托景区旅游发展农村经济思路,按照《规划》在村外醒目位置设广告牌,引导游客入村,支持村中条件较好的农户装修自家的房屋,建立农家乐及小卖部。根据村里剩余劳动力多的特点,积极介绍引导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事实证明,我们制定的规划是合理的,思路是正确的,农民收入增加验证了这一点。在对口帮扶中,我们必须站到帮扶村的实际中去思考发展,引导发展,而不能简单的拍脑袋或不加变通地照搬照抄别地的经验。

      关键四:内因是决定因素,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 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村里脱贫致富不能脱离这一法则。这就需要调动农民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让农民知道村里的每一件事,让村民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认为公开是最好的办法。当初了解到该村虽有村务公开栏,但村务、党务公开的不及时、不全面,群众对村务、党务想关注,但没有途径,导致村干部出力不讨好,村民对村上事务不热心、不上心。对此,我们及时要求村干部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比如对各种惠农补贴标准、补助方式、确定的低保户五保户、受捐财物分配、受捐对象、村里日常支出等向村民进行公示,让家家户户的农民都知道。这样它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监督村干部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汇聚群众的智慧,激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善于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五:一次实践胜过一千次空想,真抓实干才是根本。 天上不会掉馅饼,再好的愿望,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计划,如果不付诸行动,不见诸实践,都只能是空想,而空想只能导致我们原地不动或者倒退。这也是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处一片黄土地,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条件,却有了发展的差距。2011年9月,我们到该村为贫困大学生送助学金时,和村干部谈到办土鸡放养基地,当时他们也说放养土鸡成本低,土鸡蛋价格高,这个项目好,要马上建,我们还给了村里适当支持。年底我们去给村里老人送慰问金时,发现他们并没有行动,问为什么,村干部找了一大堆理由,我严肃地指出了他们行动迟缓的问题,要求他们立说立行,即说即干。他们没想到我是个较真的人,回来后,又让县里的同志去督促他们,终于把土鸡放养场建起来了,隔年春天去的时候,村主任领我们看了他们建设的土鸡放养场,现在他们的土鸡养殖在周边小有名气,还制作了专门包装,生意很好,收入可观。和村干部几年交往,他们知道我们财政部门的帮扶是讲认真的,村干部逐步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进而取信于民,让老百姓信服了。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家的根基,无农不稳。东庙华村是千千万万农村之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发展要靠党的政策,更要靠群众的智慧。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愿农民得到实惠、农村全面小康、农业健康发展。我们也会一以贯之地做好帮扶工作,让东庙华的老百姓尽快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敏    审核:张建浩    审定:张建浩